D03:人才周刊·民办教育20年·盘点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D03:人才周刊·民办教育20年·盘点

它们应个性化教育需求而生

2013年12月30日 星期一 新京报
分享:
90年代,学生家长在看精华学校的宣传资料。资料图片

  在民办教育领域中,与民办中小学、民办高校相比,课外辅导类培训可能算是出现最早的,如在1977年恢复高考后,针对高考的辅导班就已出现。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之后,市场经济体制逐步确立,人们对于个性化教育的需求也日渐凸显,与此同时,国家层面对于民办教育的放开,也让更多人有心涉足民办教育行业,其中既有从公办教育转向民办教育领域者,也有看好中国市场的外资培训机构。

  探路自述·教辅机构

  课外辅导业20年愈发细分

  ●廖中扬,精华教育董事长

  1977年恢复高考。从1978年起,北京四中每年都开设教职员工和附近北大医院职工联合举办的子弟升学辅导班。我的父亲廖锡瑞是学校有名的热心肠,又是四中连续三届高考文科状元的语文老师,后来就被公推为辅导班的总负责人。他那时属于纯义务劳动,不拿一分钱。1988年,我父亲退休,当时四中的刘校长就劝我父亲自己办学。

  于是,1988年寒假,我父亲在原先升学辅导班的基础上,创办了精华培训学校,自己当校长。第一个寒假,我们办了12个半天的班,挣了50几块钱,但给老师的工资是每半天50元,12个半天等于600元,当时普通大学毕业生每个月56块,研究生毕业也才挣72块钱。结果老师们不好意思拿钱,觉得我父亲挣得太少,想退给他一点。结果我父亲说,“我办班要对得起老师,你们要觉得多就要对得起学生,我对得起你们,你们对得起学生,以后我挣多了,挣五千挣五万,你们别跟我多要,我父亲当时就是这种朴素的想法。”

  学校刚创办时,我还在上高中,但经常和他一起写海报,我出去贴。俞敏洪说他当年寒风中拎着胶水桶贴小广告很苦,其实要我说,最惨的是夏天,一场雨,刚贴完的海报就给冲掉了。

  后来,精华学校的规模很快发展壮大,最多时办了七十多个班,每个班七八十人,所有科目都补,周六补两科,周日补两科,地理历史、物理化学轮流补。印象中,精华学校是在1992年拿到了北京市成人教育局发的《北京市社会力量办学许可证》,那时还没有北京市教委。

  我们一直做中学阶段的课外辅导,没有涉足小学培训。印象中,北京还有小升初考试时,针对小学阶段的课外辅导班并不多,从北京取消小升初考试,实行免试就近入学后,针对小升初的各类辅导班才慢慢发展起来,因为信息不对称,家长也有恐慌心理。

  2003年非典,对不少培训机构都有影响,但对我们影响不大。因为我们从1999年就开始开发远程教育技术,2003年我们就推出了网课,让学生在家里学习。暑假时,非典差不多过去,学生就都补回来了。

  这几年,从课外辅导整个行业来看,市场细分成为趋势,有人专做小学辅导,有人专做初中,有人专做高中;从产品形式分,有专门做一对一的,专门有做班课的,班课又分大小班。行业中,大品牌也不少,竞争越来越激烈。

  与此同时,留学热、高考改革,对我们也产生了一些影响。我们也在考虑未来拓展到留学领域。

  我觉得,对于教育培训机构自身而言,政策从来都不是决定性的因素,更重要的还是培训机构自身的组织能力,就像当初取消小升初考试,大家觉得对小升初课外辅导是个毁灭性打击,结果最后反而成就了一些辅导机构。

  探路自述·外语培训

  20年来英语学习理念在“好转”

  ●白皎宇,EF英孚教育青少儿英语中国区总经理兼副总裁

  1993年,EF进入中国,我们是第一家获得资质进入中国培训市场的外资机构。促使英孚选择在这一节点进入中国市场的历史背景主要有这几个方面:首先,邓小平南巡讲话,确立市场经济体制后,大学不再包分配,就业成为大学生的自我选择,需要去招聘会上寻找就业机会。而外企在这一时期大量进入中国建立分支机构、工厂、办事处,进外企工作成为很多大学生期望的目标。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外国人来华旅游,英语的热度上升,英语专业毕业生很多进入外贸、进出口行业工作。

  在那个年代,整个英语培训市场更多偏重于成人,就像我们当时提出的口号“英语改变人生”,英语能力的好坏在那个时期对个人的职业发展的确有很大的影响。成人对英语学习目的很简单,就是希望通过培训,能快速提升英语运用能力,可以和老外一起工作。与之相比,家长对孩子是否需要从小学习英语并没有紧迫感。

  在进入中国时,英孚首先选择了上海、北京,记得当时两地各建了两所学校,随后拓展到广州、深圳等其他一线城市,以及省会城市。作为一家外资机构,英孚所具有的外教资源很受中国学习者认可和欢迎,因为英语学习不仅仅是语言,还有文化的影响。但同时,外教的招聘也恰恰是我们当时面临的一大难题。因为,那时为外教办理来华工作签证的流程远不如现在,办理的速度很慢。

  在英孚刚进入中国时,本土的英语培训机构有一些,但都还没有形成规模。但在2003年SARS过后,英语培训市场开始升温。2008年奥运会的举办,又加了一把火。印象中,2008、2009年,各种品牌快速扩张。随着新东方等机构在美国上市,风投也愈来愈关注教育行业。

  在这20年里,我看见不少英语培训机构倒闭,既有外资也有内资,它们大多是在市场预估、体系打造、管理设计、人才招聘等方面出现问题,最终资金链断裂,退出市场。所以,英孚在扩张中一直保持稳健的步伐。

  这20年来,好的方面是,对于英语学习的理念逐渐从应试向应用转化。以前,基于以往的历史背景,内资的民办教育机构多是教育资源不均衡下的产物,提供的培训内容也以应试为主,而现在我们所倡提升英语运用能力和综合素质也已经为大多数人所接受。

  这20年来所发生的积极变化还包括,各城市对英语的需求已基本没有太大差异,家长也逐渐认可语言黄金期的概念,愿意让孩子在3岁左右开始英语学习,同时,随着越来越多70末、80后成为家长,他们更愿意花更多时间陪伴孩子学习,成为教学辅助的一部分。

  本版采写/新京报记者缪晨霞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