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6:北京新闻·时政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A06:北京新闻·时政
下一篇

今年9月北京喝上汉江水

南水北调工程今年通水,北京地下管道将形成“环路”:引入水将在水厂消纳,达标才可入户

2014年01月01日 星期三 新京报
分享:
去年8月,正在施工的郭公庄水厂。新京报记者 薛珺 摄

  新京报讯 (记者马力)昨日从市规划委了解到,随着一批输水以及水厂工程陆续完工,北京市内的地下输水管道将连接“成环”,今年9月北京人将喝上汉江水。

  2020年前北京南水北调“三步走”

  北京地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末端,是中线主要的受水区,2020年前北京市南水北调工程实施“三阶段”发展战略。第一阶段工程已完成,即在江水进京前实施河北调水。

  正在实施的为第二阶段,建设任务包括6项输水工程、3项调蓄工程以及11项水厂工程,2014年汛后具备接纳年调水10亿立方米的能力。今年9月,汉江水正式进入北京居民家中。

  南水北调引水如何进入市民家中?市规划委相关负责人介绍,首先要使北京市内管道形成“环路”,再从“环路”引管线至周边水厂。目前,已通水的沿西四环敷设的中线干线加上正在建设的沿东、北五环敷设的东干渠工程,以及沿南五环敷设的南干渠工程,北京地下管道将正式形成“环路”。南干渠工程已进入收尾阶段,东干渠工程预计于今年年中完成。

  通过输水工程把水引到水厂后,水厂需进行消纳,达到用水标准后才可输送入户。目前新建扩建与改造的工程主要包括郭公庄水厂、第十水厂、城子水厂、第三水厂等。

  2020年前北京实现“三水联调”

  第三阶段建设任务将实现2020年前,配套工程建设具备接纳年调水14至17亿立方米的能力。届时,北京将实现密云水库、地下水源与外调水源“三水联调”,形成以两大动脉、六大水厂、两个枢纽、一条环路和三大应急水源地构成的首都水资源供水格局。

  北京市南水北调配套工程建成后,将全面提高北京水资源的承载能力。同时将全面提高大型自来水厂双水源的供水能力和供水质量,完善生活、生产供水条件,逐步关停城市自备井,遏制地下水超采,改善生态环境。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