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07:文化新闻·重点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C07:文化新闻·重点

中国面向全球的选题策划“时差绘本联合国”日前推出,包括10个国家的国宝级童话绘本

时差绘本:从童话中读出各国文化(3)

2014年01月02日 星期四 新京报
分享:
瑞士绘本《小牧羊女和魔鬼桥》
南非绘本《调皮鬼杰克尔》
英国绘本《了不起的小蛋糕强尼》
匈牙利绘本《小米屠龙历险记》
▼瑞士绘本《小牧羊女和魔鬼桥》内页。

  (上接C06版)

  创作主题

  一个绘本读懂一个国家

  时差绘本的主题是“一个绘本读懂一个国家”。

  如何通过绘本来读懂国家?“第一就是这个童话本身是要从这个国家文化本源特点生长出来的。”毛译敏说,“比如中国的《二十四节气》,这本身就是理解我们传统文化的重要方式,瑞士《小牧羊女和魔鬼桥》,讲的则是从这个民族存在开始就在流传的故事。”

  实际上时差绘本更多想传达的是一个国家基本的生活观、价值观和哲学观。作者熊亮在《二十四节气》前言中便写道:“如果告诉我们的孩子什么是中国人,不应该是历史或地域的文明象征物,而是发自我们内心的声音,即我们如何面对自己的生命和这个世界。”英国的《了不起的小蛋糕强尼》则更多地描绘出一种英国式乡村生活的氛围,“绘本中出现的动物,比如獾、母鸡、鹿,都是英国乡村生活常出现的动物,另外这个故事还展现了一种英式的黑色幽默。”毛译敏说。

  而为了让孩子更好地理解一个国家,时差团队还邀请了社科院、北语文化中心专门研究该国文化的专家,写了关于这个国家的20件小事。“我们当时对这些学者说,你们要蹲下来按照小朋友的逻辑来写”参与时差绘本的童书出版人三川玲说,很多学者在写的时候都会询问自己家的小朋友,“他们会问我这样写你感不感兴趣?小朋友说这个我感兴趣,那个我不感兴趣,你应该改一改。”

  社科院外文研究所匈牙利文学研究学者舒荪乐撰写了关于匈牙利文化的20件小事,她觉得这部分正是整套时差绘本最大的亮点。“我翻阅其他绘本上的20件小事,感觉非常符合小朋友的口味,不像教科书那样教条、深奥,是了解其他国家很重要的途径。”

  舒荪乐觉得让孩子了解一些“弱势”民族的童话,是非常好的做法,“小语种文学在国内不是很普及,但世界有这么多样的文化,孩子们只了解英文文学是不够的,他们应该对其他民族的文化有起码的认识,这套绘本承担了文化启蒙的责任,是这个年龄阶段文化交流很重要的举措。”

  创作目的

  让孩子了解多元文化

  让孩子了解多元文化正是时差绘本的一个重要目的。“现在中国很强调国际化,但这种国际化更多是向发达国家的标准看齐。但我们希望孩子的视野可以更开阔,看到更多文化的可能性,而且能够更包容地去看待另一种文化。”毛译敏说在北京坐出租车时,会听到一些司机很不忌讳地说,“你看,三里屯有那么多黑人在混”,“这很明显是对经济不发达国家文化的歧视,但如果你看我们的绘本,会发现南非的故事也是特别美好的。”

  三川玲则希望孩子在知道世界的多样化之后,可以了解到人不应该为同一个标准而活,“我们的孩子应该从小就知道可以活出自己的快乐,我们挑选那些不主流国家的童话,就是希望可以让多种多样的声音发声,告诉孩子多元化的世界才是有趣的世界。” 三川玲说时差绘本不同的艺术风格就是想告诉孩子,艺术也是多元的,不是只画一种画才漂亮,“人的生存方式也不是只有一种,你可以这样活,也可以那样活。”

  毛译敏期待孩子可以从同一个故事中看到不一样的美,“我们不想告诉孩子这样做才是对的,这样才是个好小孩,而是想传达一种情感,如果这个情感能打动你,就证明你和这样的观念是连接的。”

  关于时差绘本的未来,毛译敏希望可以像德国儿童文学家米切尔·恩德一本儿童幻想文学作品的名字那样,成为“永远也讲不完的故事”。“我只希望这一切才只是开始,在后来,还会有更多创作者、更多读者去享受这些绘本,去买它们,去读它们,去尊重每一种文化每一份创造;让它们活下去,不要死在庸常或功利之中;也让它们像你的孩子们一样自由成长,成为一个可持续的项目,成为这颗不完美的星球上,永远也讲不完的童话。”

  C05版-C07版采写/新京报记者 江楠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