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家之言
禁止东部高校到中西部高校招聘长江学者,未必能为中西部高校留住人才,还可能给其“挖坑”。
“孔雀东南飞”,已成时下高校人才流动的常见景象。对此,教育部日前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和规范高校人才引进工作的若干意见》,较于此前单纯鼓励高层次人才“西进”,此次它作了补充:禁止东部高校到中西部高校招聘长江学者。
眼下高校“人才争夺战”愈演愈烈,东部高校挟己之长挖西部院校“墙脚”的做法屡见不鲜,这也造成西部高校人才紧缺。可为促进资源配置均衡化,就给人才正常流动设障,也值得商榷。
我国长江学者奖励计划中,确已指出:对中西部高校聘任的长江学者,实行倾斜政策;教育部“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对中西部高校聘任长江学者组建的团队予以优先支持。但此处的“倾斜”与“支持”,主要体现在政策性激励上。
可“禁止东部高校到中西部高校招聘长江学者”,行政干预色彩浓厚,有些用力过猛。“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在流动社会中,人才“择木而栖”,本再正常不过。以“禁止”手段减少西部高校人才流失,有悖于市场法则。
更重要的是,这样政策限制了人才的择业自由,一旦你在西部成为长江学者,也就有可能在西部度过余生了。
所以,这种“禁止”,或带来负向激励:它未必能为西部高校留住人才,还可能给其“挖坑”——若在西部高校做高层次人才,意味着流动空间受阻,甚至被框定在一个地方,那最好的规避之方,就是一开始就避免在西部落脚,这显然有违政策初衷。
说到底,要留住西部高校的人才,要营造“资源磁场”增强其向心力。真要纾解西部高校人才库“亏空”的局面,就该从科研环境、资金补贴等着手,既提供政策利好,也提升其归属感。
□午夜侃人(媒体人)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