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01:人才周刊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D01:人才周刊
上一篇  下一篇

年终奖更应关注性价比

2014年01月06日 星期一 新京报
分享:
专家表示,年终奖已成为判断企业、行业、区域发展兴衰的重要参照指标。 图/CFP

  临近年末,年终奖又开始成为职场人士热议的话题。专家指出,年终奖发挥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它已不再是对员工整年工作的简单奖励,而开始成为判断企业、行业、区域发展兴衰的重要参照指标。专家也同时提醒,职场人应理性对待年终奖,不能只比较年终奖的金额,而应该关注其真正的性价比。

  近日,一些企业“高大上”的年终奖着实吸引了职场人的眼球,让旁人羡煞不已。

  深圳某科技公司从去年年终奖开始,便以赠车的形式,向得到全公司员工投票最高的前十位一线员工赠送高尔夫轿车。2013年更是“想提高一下档次”,改送20多万的奔驰。

  成都一家留学公司则有“大马+小马”的年终奖,“大马”是指一辆价值20多万的宝马车,而“小马”则是数个马尔代夫的旅游套餐。

  这让那些年终奖很少甚至没有年终奖的职场人艳羡不已。在北京某国企工作的小袁说,2013年年终奖能发多少还得看领导,现金多给点就知足了,不奢望什么“套餐”。

  面对着不同行业、不同企业间“天壤之别”的年终奖,不少人开始“蠢蠢欲动”,计划跳槽向着“高大上”的年终奖迈进。猎聘网近来一项调查显示,在职场普通人群中,若单位效益不好,49.78%的人会选择跳槽,寻求效益好的公司,为自身谋取福利。

  但与此同时,如果企业不发或少发年终奖,有近80%的中高端人才选择在来年更努力地工作,同心协力让企业发展步入正轨,以自己的努力来改变企业的状况;仅有20%的人会考虑离职。

  “职场人士还是要理性对待年终奖,尤其用年终奖的金额多少作为跳槽依据的风险还是相当大的。不要只比较年终奖的金额,用全年实际收入比对才是最合理的。目前听说很多企业开始降低基本工资,把更多的权重放在‘绩效奖金’上面,你觉得心理不平衡你就输了。”资深人力资源管理专家董一鸣说,有趣的年终奖被晒出去有可能是一种企业宣传的形式,我们应该关注其真正的性价比。

  浙江海贝服饰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奇珍则强调,年终奖只是企业支付给员工报酬的一种方式,在领取年终奖的时候,不能太看重绝对值,更不要太在意一时的得失。

  “年终奖与行业发展规律相关,有时候更要看相对值,主要看企业的发展趋势,如果大环境没有变,就要调整自己的心态,积极面对,员工能够与企业患难与共,才会有更多的机会。比如2003年的阿里巴巴,当时每个月才发500元工资,更别说年终奖了,但当时坚持下来的员工,现在早已身家过亿了。”王奇珍说。

  ■ 解构年终奖

  针对员工需求变换奖励形式

  据了解,目前大多数企业仍以现金作为年终奖的主要构成部分。但有一个趋势是,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选择“现金+几种福利”,作为年终奖。

  科锐国际相关调研显示,36%受访企业的年终奖组成形式多样化,包括现金、购物卡、股票分红、实物、旅游奖励、职业培训等。

  “年终奖是企业吸引和保留人才的重要措施之一,在年底与员工分享利润时,除了现金,企业根据不同层级员工的需求,提供有针对性的奖励措施,可以有效挽留核心员工。”科锐国际高级总监曾诚认为,对管理层级员工,企业将股票分红作为一种年终奖励,即是对管理层级员工出色表现的认可,同时,也能通过股票分红兑现周期较长的特点,保留这些核心员工;而专业型员工,可能有较强的培训需求,企业将职业培训作为一种年终奖励,即能满足这批核心员工自我发展的需求,又能提升企业的人才技能水平。

  “对于发放周期,一般来说,随着考核周期比较好。销售类人员的奖金可以按月度、季度发放;项目奖金可随项目进度发放;其他类别的工种奖金可以按照半年、一年发放。”资深人力资源管理专家董一鸣指出,研究表明,比起绝对数字,员工更加关注的是企业内部的年终奖是否真正体现了优秀绩效员工和一般员工的差异。所以企业年终奖的评选机制和构成形式均应公正、公开,形成有据可循的制度条文。有的企业还会每年和员工签订绩效合同,让员工明明白白赢得年终奖。

  ■ 数据

  六成以上企业预期上调年终奖

  ●曾诚,科锐国际高级总监

  年终奖体现的是企业当年经营情况以及企业与员工分享利润的意愿,2013年中国宏观经济波动小,增长维持在7.5%以上,担心经济持续下滑的顾虑逐渐消除,投资者的信心在逐渐恢复。

  我们的调研则显示,2013年预期上调年终奖的受访企业比例高于2012年调研结果6个百分点,达64%,仅两成企业预期下调年终奖。微幅增长则是上调年终奖企业的主要选择。

  在企业性质方面,70%受访国企预期上调年终奖,高于民企与外企。2013年,世界经济缓慢复苏,国际金融危机的后续效应依然存在,外资企业经营更易受国际形势影响,因此相对国企和民企,受访外企下调年终奖的比例最高,达到27%。

  在行业方面,受访地产企业上调年终奖比例最高,达到72%。汽车行业则体现了另外一个极端,35%受访汽车企业预期下调年终奖,高于其他行业。

  ■ 专家点评

  新兴行业更需激励指标

  ●董一鸣,资深人力资源管理专家

  较之2012年的调研结果,2013年将有更多企业上调年终奖。这是一个非常振奋的调研结果。

  不同行业中,地产、零售、文化传播、广告传媒等行业年终奖金额的增加,与汽车、机械制造、物流等相对传统行业年终奖金额的减少,都可以让我们看出,年终奖的发放与行业特征以及成熟度有一定的正相关。

  在相对成熟、流程透明的行业,更强调系统和流程,年终奖的调节作用指标并没有那么明显。而在新兴行业或者大量依靠人才创造力的行业,则需要一定的激励指标,比如用奖金来推动变革和创新。

  本版采写/新京报记者 孔悦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