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8:新艺术特刊·最艺术2013·年度图书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018:新艺术特刊·最艺术2013·年度图书

开卷

2014年01月08日 星期三 新京报
分享:
《灰色的狂欢节——2000年以来的中国当代艺术》
作者:朱朱
版本: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定价:128元
《20世纪中国艺术与艺术家》
作者:迈克尔·苏立文著
版本: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3年5月
定价:99元
《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传》
作者:詹姆斯·韦斯科特
版本:金城出版社2013年4月
定价:48元
《詹森艺术史》
作者:H.W.詹森/A.F.詹森/J.E.戴维斯等
版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3年7月
定价:698元
《艺术博物馆》
编者:英国费顿出版社
版本:四川美术出版社
2012年11月
定价:1500元

  过去一年的展览或艺术事件错过了也许会惋惜,但是去年的好书今年才读,也不会有遗憾。为此,我们邀请几位书评人,选出去年在艺术界影响深远的几本书,其中既有记述从古至今的艺术发展史,也有描绘21世纪之后的中国当代艺术;既有20世纪中国艺术家的小传,也有行为艺术教母的传记;还有展示从石器时代到当代艺术的纸上博物馆。

  狂欢节不一定是金色的

  在北京,一个男人邀请25个人以不记名投票的方式来决定是否要在他身上开一条创口,以此寓意“一米民主”;在一个边远的南方小城阳江,一个男人从农民手上购买了2万平方米的土地,“非法”吸纳民间资金,建造网络游戏中的帝国……新世纪的当代艺术是如此斑斓纷呈,宛如一场永无休止的狂欢节。

  过去十多年,当代艺术往往是以“某某作品拍出天价”的疯狂市场表现为大众所知,2013年年末,艺术评论家朱朱的《灰色的狂欢节》为这个沸腾的热潮注入了一股清泉,它全面记述了2000年以来的中国当代艺术,以个案的方式描绘了数百位当代艺术家在这十年间的创作与思考。

  迄今未出现一本如此的书,从大量一手资料入手、以严肃的学理视角进行观察,而又用诗意优美的语言梳理并分析着对当代艺术来说至关重要的十年。对读者来说,它最有意义的价值在于,作者在记叙这一切的时候,帮我们扫开了金色资本的诱惑、囿于知识与视野的困窘,以难以想象的诚恳钻研精神,深入理解创作者背后的深意,并解析它们在艺术史上独有的位置。

  但是,朱朱给这个发生在中国的当代艺术狂欢节定义的是“灰色”的基调,灰色是暧昧不清、令人怀疑的色彩,但同时它又并非完全失去希望。 □书评人 刘晋峰

  一个世纪全景式画卷

  《20世纪中国艺术与艺术家》是去年刚刚故去的著名艺术史家迈克尔·苏立文的代表作,也是西方研究20世纪中国艺术的开山之作。苏立文是最早向西方介绍中国现代艺术的艺术史家之一,毕生专注于中国艺术的研究与传播,是西方中国艺术研究领域的引领者与权威学者。他不仅早在上世纪40年代就来到中国,结识了庞薰琹、吴作人、丁聪、郁风、关山月等现代中国画家,此后又与几代中国艺术家和诸多艺术机构来往密切,可算20世纪中国艺术发展的亲历者与见证者。在《20世纪中国艺术与艺术家》中,苏立文以丰富的文献与晓畅的语言,深入浅出地介绍了一个世纪以来中国艺术的发展与流变,通过近900名艺术家的小传,为读者描绘了一幅全景式的画卷。在本书中,苏立文将艺术家生平、风格与作品的介绍放置到20世纪波澜壮阔的社会文化变革的线索中,剖析了中国艺术家如何应对来自西方现代艺术与中国社会动荡的双重压力,完成方法与观念的革新,形成自身独特的艺术语言与风格。对史料的完备掌握与娴熟运用、对艺术家的同情之理解、立足于常识(而非时髦理论)之上的敏锐洞察力,构成了苏立文艺术史写作的魅力。《20世纪中国艺术与艺术家》虽然主要为西方读者所撰,但对于中国读者而言,同样充满启发。 □书评人 吴永熹

  行为艺术家“行为”之外

  出生于前南斯拉夫的行为艺术家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早在上世纪70年代即已在西方成名,在四十多年的职业生涯中,她持续不断地贡献出优秀作品,成为20世纪最重要的行为艺术家之一。阿布拉莫维奇以自己的身体为材料,以惊世骇俗的方式,创作出大量极具能量与智慧、令人难忘的作品——在《节奏0》中,她将自己的身体完全交给观众,为观众提供包括带子弹的手枪在内的72种物品,允许他们对她的身体进行任意摆布;在与恋人乌雷合作的《呼吸》中,她和乌雷从对方嘴里吸入空气再呼给对方,直至陷入窒息……虽然对于她的作品我们已不再陌生,但她的成长经历与创作每一件作品背后的心理与情感动机,我们是不甚了解的,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英国作家詹姆斯·韦斯科特的这本《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传》贡献非凡。韦斯科特是雷姆·库哈斯大都会建筑事务所出版部门的资深撰稿人,在当代艺术领域浸淫甚深,对于阿布拉莫维奇的生活经历与作品有着惊人的理解力。传记分为三个部分,分别讲述了她在出身地前南斯拉夫的成长与生活经历、与艺术家恋人乌雷合作的经历以及与乌雷分手后继续探索的阶段——韦斯科特以出色的处理材料的能力与极佳的文笔,为我们展现了一位伟大艺术家一生的艺术历程。 □书评人 吴永熹

  进阶了解艺术的故事

  一本传说中的书,中文版由艺术史家朱青生主持,前后历经30年,四易其稿,才最终得以如今的面目呈现。

  在中国,影响最大的艺术史著作,首推贡布里希的《艺术的故事》,若以销量论,可能在世界范围内也是如此。而在最近几年,包括加德纳艺术史、牛津艺术史、剑桥艺术史等在内的诸多艺术史,也陆续有了中文版。从这个角度来看,《詹森艺术史》已经不再具有30年前朱青生初次想要译介此书时急迫的艺术普及功能,不过以此书1200页、1450幅作品图片的规模来看,晚出有晚出的好处——对读者来说,把《詹森艺术史》作为《艺术的故事》之后的进阶读物,或许会是一个更好的选择。贡布里希的书简明优美,但毕竟受困于篇幅,不够全面,《詹森艺术史》在弥补这一不足的同时,又具有其他大部分艺术史著作中罕见的叙事美感。

  出版50年来,《詹森艺术史》原版经过多次修订,中文版根据原书第七版译出。论其要义,可以一个“老”字,一个“新”字概括。老,指的是老詹森坚守的传统艺术价值与判断。而新,指的则是以小詹森为首的团队,在吸纳与阐释艺术新潮方面所做的努力,这也是此书超越贡布里希作品的重点所在——在不断发展的艺术潮流当中,《詹森艺术史》既保持对时代的敏锐触觉,又守住了艺术哲学的历史传统。 □书评人 涂志刚

  “重量级”视觉震撼

  世界上最重要的艺术类出版社英国费顿耗时13年编辑而成,全书自重超过8公斤,定价高达1500元。这些数字后面,衬托出的是一本真正的视觉震撼之书。

  这本书没有页码,有的是一个个主题不同的展厅(总共分成25个画廊450个展厅,数千件艺术作品),从石器时代到当代艺术,从中世纪欧洲民间宗教画到新大陆的土著艺术,横跨时代、地域、民族和文化传统,融合不同艺术形式与载体,既是艺术史的直观呈现,也是文明史的视觉表达。

  这本书没有叙事,简单的文字只是对展厅中那些精美作品进行最必要的背景介绍与阐释。但鉴于展厅的博大与作品的丰富,这本书大概又可以作为一部理解人类艺术史的进阶目录了。

  最特别的,一如书名“艺术博物馆”所指,此书的最大意义之一,在于对所有观众(或称读者)的开放态度。即使是四五岁的稚童,虽然不可能真正明了作品的文化背景与意义,在面对这些4开尺幅的高清图片之时,依然可以被艺术作品最简单直接的美所击中,这与家长带着孩子参观现实中的一座座博物馆和艺术展览的效果何其类似。而另一方面,即使是学有所成的专业人士,也不可能穷尽书中所有的艺术主题,在翻阅的过程之中,他将收获的,是一次又一次的惊奇。

  《艺术博物馆》普及的不仅仅是美或者艺术,贯穿全书的,更是一种人文主义传统。 □书评人 涂志刚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