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记者体验5种购票方式;8时网络、手机客户端较顺畅,14时易“加载中”
| ||
| ||
| ||
|
新京报讯 昨日起,网络、电话开始发售除夕前三天的图定列车车票,抢票进入高峰期。
今年购票方式增加了手机客户端,12306也新增抢票功能,春运期间的票还难不难抢?新京报记者昨日使用5种购票方式,分别进行体验,结果发现普通列车硬座票不难买,动车、高铁票起售时,网络、手机客户端就开始发作间歇性“瘫痪病”,想买到票就看运气了。
今年窗口代售点排队者减少
昨天一早,新京报记者分别通过网络、电话、手机客户端、窗口、代售点五种渠道,购买1月27日北京西至成都的火车票。其中网络、手机客户端的购票过程可以说是“过五关、斩六将”,每个环节都有可能陷入“加载中”。电话订票则相对较容易,打不通北京的订票电话时,可加拨外地区号。
而随着网络售票和电话订票的普及,今年窗口和代售点的排队人数大大减少。因预售期晚两天,无法买到27日的图定列车票,但节前多趟临客仍有硬座票。
8点可电话订普通车票做“备选”
记者体验发现,早上8点通过网络、电话、手机客户端订票比较顺畅。20分钟内,这三种方式都买到了北京西至成都的硬座票一张。
到了11点动车车票开售、14点高铁车票开售时,网络、手机客户端就变得卡顿。几十次的刷新、重新登录,换来的可能还是“加载中”,甚至会出现“当前未找到北京至某处列车”的字样。相比来说,订票电话在11时和14时拨打较容易。旅客前往的地点如果同时有普通列车和动车、高铁,可先在8点时电话预订普通列车车票作为备选。到了11点和14点再抢动车高铁票。
上午电话订票成功后,次日12时前取票即可,如果成功订到了动车和高铁票,可取消电话订单,预订失败也不致无车可乘。
【举措】
西站保证验票口不超7人
春运40天内,北京西站预计发送旅客504万人(日均12.6万人),同比增加17万人,增长3.5%。
北京西站表示,将开足开齐北站房、南站房和临时候车区共124个验证验票口,保证每个验证验票口排队旅客不超过7人,同时开足安检口,实现旅客快速进站。
在北京西站南广场建设的临时候车区,将于明天投入使用。春运期间,北京西站安排临客29对,均为直通临客。
北京西-成都
【网上购票】 8分钟
不停捡到“漏” 一买“票不足”
昨天7时30分,记者分别用IE、谷歌、搜狗、360浏览器登录12306网站,并用搜狗浏览器注册了新的账号,全程顺畅无卡顿。在北京西开往成都的车次中,除了临客,仅有K817、K117、T7、K1363四趟列车,均显示“8点起售”。
8时2分,上述四趟列车车票刚刚发售,K117车次的软卧、硬卧席别已显示“无”,剩下三趟车的软卧余票均不足20张,硬卧则为“有”。
选取K817次列车并点击“预订”按钮后,默认席别为硬座,填完验证码、确定乘车人信息后,提示“本次列车剩余硬座343张,无座225张,目前排队人数已超过余票张数,请选择其他车次。”再选择该车硬卧,已显示无票。
同样的情况也发生在了K117、T7两车次。8时8分,记者终于抢到了一张22点15分从北京西站出发,历时30小时到达成都站的K1363次列车的硬座票,之后顺利完成支付。
之后,记者设置了乘车人、车次、席别等信息,开启了自动查询,页面显示每5秒钟刷新一次。
到上午10时,系统不时提示有硬座或无座车票被刷出,页面会从右下角弹窗提示。但每当记者输入验证码试图购买时,都以失败告终,其中包括官方“可在9时30分捡漏”的提示时间点,也无法成功购票,原因同样为“没有足够的票”。
中午11时动车放票时,记者再次登录12306网站。虽然登录很顺利,但只要点击“预订”,网站就显示“加载中”。刷新十几次后才勉强买到票,此时已超过开票时间半小时。
到了高铁放票时,各个浏览器登录均出现卡顿现象,以IE浏览器速度最慢。
14时2分,记者查到北京西-石家庄多趟车次有票,其中G507次列车显示二等座有近600张票,正准备预订,页面突然自动刷新,并提示“按您的查询条件,当前未找到北京到石家庄的列车。”
之后,记者刷新了十多次仍无法继续查询。查询预订成功后,验证码又一直处于加载中,14时20分左右,该车次已无票。
【经验】
抢票当天,旅客可提前登录,记住账号和密码,同时确保选择的浏览器已安装相应的网银插件。抢票时,可同时打开两个以上浏览器,一个查订票,一个不断刷新个人信息页面,这样如果卡在订票页面,可以通过另一个浏览器找到“未完成订单”,赶在45分钟内完成支付。
此外,可巧用今年新增的“自动查询”功能,在“高级设置”一栏选取“自动提交”后,刷出票后会直接弹出输入验证码的对话框。一旦有票,可直接输入验证码购买。
【电话订票】 17分钟
拨打6次就抢到硬座
昨日,记者尝试电话预订1月28日北京到成都图定列车车票,成功订到一张北京西到成都K817次列车硬座车票,订单号为:1032812032。同时还订到一张北京西到成都T7次无座车票一张。
记者提前拨打了95105105电话,熟悉了订票流程,并记录在纸上。并提前查询了北京到成都的各个车次,席别,与记者本人的身份证件号码一起写在了纸上,便于订票时输入。
由于北京西站始发的列车车票的起售时间为早上8点,记者7点50分打算提前拨打95105105时发现已经占线打不进去了。
于是,记者挨个打了河北各城市的区号+95105105,石家庄市(0311)的区号占线,记者又尝试唐山市(0315)、保定市(0312)、邯郸市(0310)的区号,终于拨通张家口(0313)区号。此时的时间为8点2分,记者按流程订票,硬卧已无票了,成功订了一张K817次的硬座。
8点7分,记者挂掉电话,接着拨打0313—95105105,想订一张T7次的硬座或硬卧,但是此时只剩无座票。8点9分,记者拨打010—95105105,电话仍然处于占线状态。10点时,记者再次尝试拨打010—95105105,电话占线。
14点,高铁车票开售,记者分别于14时10分、14时15分拨打010—95105105,都是一打就通。
【经验】
记者总结订票成功经验,首先,拨打电话前熟悉订票流程和记录必要输入信息不可少;第二,电话接通后,会有一个自动语音播发铁路部门提醒,按任何一个数字键,将这段话跳过,节省时间;第三,把北京铁路局管辖的地区区号收集全,遇到一个忙线,立即换一个区号接着打。
【手机客户端】 9分钟
连改三趟车次才买到
今年春运,铁路部门推出官方手机购票客户端“铁路12306”。昨日7时25分,记者登录客户端,查询1月27日北京西至成都的车票,显示共有9趟列车,5趟L字头、4趟图定列车。其中3趟临客列车显示“硬座有票”,其他列车车次下方显示“8点起售”。全过程较顺畅,无卡顿情况发生。
7时59分起,记者不断点击“查询”,点击22次后,“8点起售”字样才消失。随后,记者选择了最快的T7次。迅速“提交订单”后,被告知“目前排队人数已经超过余票张数,请选择其他席别或车次”。之后预订K817次遇上同样的问题。
8时8分,记者选择预订K117次列车。提交订单后,系统提示排队3秒钟,3秒钟后,希望破灭,“出票失败,没有足够的票”。这时只剩下K1363次。8时9分,记者顺利提交订单,完成支付,订到一张硬座票。
8时14分,K117、T7所有席别均售罄。8时36分,所有车次只剩K1363次有硬座票一张。
到了11时、14时预订动车和高铁车票时,客户端就显得不给力了。11时,记者尝试预订27日北京到大连的动车票,一直无法加载成功。14时预订27日北京至石家庄,显示多趟车次有票,但只要点击预订,就易弹出“网络有问题”。
此外,昨天起增加了9时30分等6个放票节点,但9时30分、10时30分、14时30分,记者分别查询北京至成都的车票,未发现有余票。
【经验】
使用手机客户端订票时,应先看看自己下载的客户端是不是官方的。昨日凌晨,记者在苹果应用商店下载“12306”购票客户端,搜索后弹出一个名为“高铁管家-12306火车票预订”的APP,官方的客户端列其后。使用“山寨”客户端,不但不能及时抢到票,而且可能导致财产损失。
【窗口、代售点】 能买到
务工人员买票居多
记者了解到,在北京西站,许多清晨便前来排队买票的人均为在京务工人员,不会网上订票和电话订票成主因。代售点并未出现早上排队买票现象。
昨日早上7点,在北京西站南1售票处,广播里放着工作人员的提醒:如果电话和网络上订票没有剩余,车站也就没有余票。记者看到,在售票大厅内,排队的人并不多。16个窗口全部对外工作,每个窗口外约六七人在排队。
排了10分钟后,记者在一窗口询问从北京到成都的车票情况。据工作人员介绍,这几天的临客火车均在凌晨始发,从26日到29日的临客车次均有硬座可购买,但部分车次的硬卧票已经售罄或列车未设卧铺。
记者了解到,在北京西站,许多清晨便前来排队买票的人均为在京务工人员。“不会网上支付”、“不知道电话咋订”、“网上抢不到,去碰碰运气”等成了主要原因。此外,许多前往售票厅的乘客是为购买近期短途或非热门路线的车票。
记者来到代售点进行探访。早上7点半,记者来到位于天通苑东区的一售票点,等待8点上班后购买27日北京西发往成都的列车车票。在这个售票点,并没有出现一大早就排队买票的情况,工作人员说,今年很多人都是通过电话和网络订票,来这里的人大部分是为了取票。
早上8点,工作人员通过系统查询,27日北京西发往成都的列车,有三趟车可以买到硬座车票,分别为L33、L393、L17。
【经验】
由于窗口预售期比网上和电话渠道预售期要晚两天,如果电话和网络上订票没有剩余,车站也就没有余票了,但是或许可以买到部分临客座票。
此外,西站大部分自助售(取)票机可以使用银行卡交易,但北售票厅中的12台机器只能用现金支付。
A12-13版采写/新京报 黄颖 刘春瑞 杨锋 李丹丹 闫欣雨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