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02:文娱时评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C02:文娱时评
下一篇

2013出版业:阅读升级隐忍突围

2014年01月10日 星期五 新京报
分享:

  【2013图书出版盘点】

  2013年,是中国出版业新的转折之年:局署合并,管理底盘更换,站在文化产业丛林中的出版业从老大哥变成小弟弟;腾讯、百度等数字巨头在下一盘很大的棋,找准时机进入数字阅读界,以至于行业大佬——盛大文学只能勉强招架。同时,由于内部创新乏力,改变迟缓,被称为“最后的国有产业”的出版业再次站到十字路口。一切,都等待2014的回答。

  底盘重塑,红利待释放

  如果承认政策对产业仍然具有引导作用,那么,对于中国的出版业而言,没有比2013年的改变更大的,因为出版业的管理底盘发生了剧变:3月22日,原出版业的老管家——新闻出版总署和原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合并成立国家新闻出版广播电影电视局。

  新部委的名称是如此之长,一时成为舆论热点。老实说,这次底盘重塑并非太过革命,但是,把它称为过去30年中国传媒业的未有之变并不过。这一崭新管理架构的全媒体“通吃”,客观反映出有关方面适应近年勃兴的产业融合大趋势的新思路。随着大数据来临,被传统纸书拖累而且仍然不能在数字出版中占据上风的出版业的前行道路好像一下子“柳暗花明”起来:或许可以在文化产业的广阔空间中再度腾挪。

  但是,在文化产业大家庭中,出版业何去何从,还是一个新的课题。比如,电影业2013年全国总票房高达217.69亿元(同比增长27.51%);但在2002年,这一数字还不足10亿元。尽管还有不尽如人意之处,但是,这些都是更加开放政策取得的可喜成果。在同一片天空下,面对曾经惨淡经营的电影业今日的骄人成绩单,出版业要深思的还有很多。局署合并拓展利好空间,但是,要将其转化为实在红利,恐怕还有长路要走。

  出版小年,产品创新乏力

  已完成转企改制的出版企业,在2013年动作变得谨慎小心。作为行业改革热度的风向标,改革重组的力度较之往年小了许多,亮点也不多见。可以提及几个案子:5月,时代出版成立北京时代华文书局,并得到众家企盼的图书出版许可证,成为近年首家获批出版资质的跨地区出版机构。8月至11月间,几起国字头出版社合并事件略显平淡,只是12月由人民邮电社和电子工业社合并而成的中国工信出版传媒集团可观,成为继中国出版集团、中国教育出版传媒集团和中国科技出版传媒集团之后又一家大型国字头文化企业。年内虽然还有西南财经大学社与民营财经出版新秀“亨通堂”国民合资,中南传媒收购民主与建设出版社等事件,但也都是小手笔,与前几年风风火火的上市融资和合纵连横不可同日而语。

  不仅产业平淡,而且产品也创新乏力。现在还无从见到全国数据,仅从《新京报》日前发布的具有标杆作用的反映北京地区阅读趋势的2013年畅销书排行榜来看,重版书占有相当比例。以总榜为例,在20种上榜书中,2013年出版的新书仅占7种,其中还有5种是1月出版的,下半年新书没有一本上榜。畅销书是全民阅读的重要指标,对一份老书占据主角的排行榜,我们只能说读者在投反对票。

  阅读生态,加速代际转换

  年底传来一份由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日前颁发的《关于延续宣传文化增值税和营业税优惠政策的通知》,宣告“自2013年1月1日起至2017年12月31日,免征图书批发、零售环节增值税”,一时引起业界欢呼。但是,它也可以被解读为对一个受威胁产业的保护。

  尽管8月份有关部门透露,全民阅读立法已列入2013年国家立法工作计划,《全民阅读促进条例》即将浮出水面;尽管10月深圳市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全球全民阅读典范城市”殊荣,但是,整个阅读产业链因实体书店日趋没落的颓势和数字阅读的新冲击正在发生新的代际转换。

  这一转换更加猛烈,以至于像深圳购书中心关闭,光合作用书房因重组计划失败而彻底告别历史,甚至kindle正式入华这样的本应极具爆炸力的新闻都黯然失色。这一巨变就是以腾讯创办创世中文网和百度收购纵横中文网为标志的,具有更雄厚资本背景的平台进入数字阅读的新动作。在移动互联时代,在产业日趋融合于手机的时代,这些新吃法将给数字出版界带来什么变化,还不得而知。目前,可见的是:曾经的老大盛大文学正在衰落,一个曾经的产业陷入低谷。

  更让人揪心是的,这可能才是一个开始。据统计,2013年中国网络文学用户已达2.48亿,占全国网民总数的42.1%。2014年,BAT(百度、阿里巴巴和腾讯)或许会在新的战场——数字阅读领域,展开更加见红的新拼争。

  三个亮点,足以让人记住

  总体看来尽管不尽如人意,出版业还是有几个亮点值得圈点,背后折射的是世风和民心。

  1.原国家领导人出书

  首先,2013年是国家领导出书的扎堆儿年。2013年是十八届三中全会举行的重要年份,前国家领导人朱镕基、温家宝、李长春、贺国强、吴官正等出版文集,可谓出正逢时。这些文集大多是他们过去讲话的汇集,成为公众了解政策趋势的一个重要窗口。其中,要特别提及的是吴官正的《闲来笔潭》。它的特殊在于:完全抛弃官样文章,以随笔、散文、小说等展现出一位高级官员的真性情,一时洛阳纸贵。此前此后,都没见过如是领导文集,也算是2013年一景。

  2.《看见》突破300万

  2013年,还有一个景致是央视女主持人柴静的《看见》。这本几乎畅销一整年的新书是出版业的最大贡献之一。据报道,《看见》2013年1月上市后一个月内便销售100万册,一年已累计狂销300万册。“好书都是这样,是写一个时代,唤起的交流很多。”其出版人刘瑞琳女士一语道出这本超级畅销书大卖的原因。以成功打造“理想国”而为社会所知的刘瑞琳和她的小伙伴凭这一本书终于可以为品位和市场的最优组合交上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如果说,2013年只有一本书入选中国书业史,那必然是《看见》。它的产业和时代指向蕴含丰富:不但为中国文化界贡献了新的作家富豪,而且为苦痛中的知识分子提供了前行力量的榜样。

  3.张嘉佳短篇突围

  当然,如果还有第二个人可以列入历史,我想,非长于讲短篇故事的编剧张嘉佳莫属。正是他,在南京的地标书店先锋书屋创造了签售1万册的年度纪录。他的调调儿不只是小资的,而且是故事的。其语言在文学作品中可能排不上号儿,但是,以接地气的纯情本色感动了无数小青年。由此,我们再度被警示了一个道理:来自生活的真情实感才是最大的卖点。

  □冯威(出版人)

  新京报漫画/高俊夫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