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03:娱乐新闻·综合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C03:娱乐新闻·综合
下一篇

首期播出引发争议,节目组回应Dr.魏权力过大、评判标准等质疑

只要《最强大脑》,不要熟能生巧

2014年01月10日 星期五 新京报
分享:
Dr.魏的权力是《最强大脑》的争议焦点。

  昨日,江苏卫视科学真人秀节目《最强大脑》在京举行新一期节目看片会。虽然刚刚播出一期,但其中拥有着“超能力”的选手却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同时,节目也引发了不少的讨论,包括“最强大脑”的标准是什么?Dr.魏的权力是否过大?对于这些争议,《最强大脑》节目组给予了回应。新京报首席记者 刘玮

  质疑一:Dr.魏是否权力过大?

  回应:他的背后站着N多个“Dr.魏”

  按照《最强大脑》的节目规则,陶晶莹、梁冬、李永波在选手挑战前给出预判分,挑战结束后,“科学评审”魏坤琳给出难度系数分,乘以三位评审的分数之和,得出最终得分。看完节目,大量观众质疑:“Dr.魏的权力实在太大了,为什么他一个人能左右结果?”有观众建议应该增加科学家的数量,这样得出的结果才会令人信服,否则如果他评价有失偏颇,就没有公正可言了。

  对此,《最强大脑》节目组回应称:魏坤琳教授“不是一个人在战斗”,虽然在节目现场只有他一个人,但他背后站着很多个“Dr.魏”,即节目组邀请的专家顾问团,其中包括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的专家,此外还囊括了美国、韩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当今世界脑科学、精神学、运动控制学等方面的专家。在节目开始前,专家顾问团会给每位挑战者打出一个预判分供Dr.魏参考,再最终根据选手临场发挥来决定最后得分。所以,Dr.魏对于选手的意见和态度,代表了专家团对选手脑力技巧的评判。

  质疑二:挑战项目谁决定?

  回应:专家团随机设定并非选手指定

  对于选手在节目中的“大脑展示”,很多观众认为:如果选手展示的项目,是他们曾经苦练了多时的,那么这种惊奇度,就要大打折扣。有网友就发现,魔方墙以及穿越激光线的挑战项目,在国际比赛中也曾出现过。

  对此,节目组表示,“我们在节目中所有的游戏挑战,都是根据选手的脑力能力方向和范围随机设定的。在他们上场挑战之前,我们做过大量的研究,然后确定其参加哪一种挑战游戏,不允许选手进行指向性的表演和展示,这也就尽量避免了他们所展示的能力是通过大量的练习而养成的。”

  “最强大脑”标准为何?

  昨日节目组向记者展示了一本由“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国家重点实验室”撰写的“《超级大脑》任务说明”,这也是该节目衡量挑战者成败的唯一文字说明。通过文字、图标等方式从核心能力、难度系数、模式解析等方面进行了介绍。

  在“难度系数”一项中提到:在0到10的难度分数项里,0表示容易完成,普通人通过短期训练即可完成;5表示较难完成,普通人通过长期训练可以完成;10表示很难完成,必须具有相应的天分,并且通过长时间的训练才可以完成。

  Dr.魏称,“所谓‘最强大脑’,我们的关键指标有三个,分别是能力的稀有性、天赋性和迁移性。越是具有罕见天赋性的脑力能力,同时选手在节目组随机选定的挑战项目中也有很好的完成度,我给出的难度分相应也就会高。简而言之,‘最强大脑’强调能力的天赋秉异,而不是熟能生巧。”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