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19:娱乐年选·电影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C19:娱乐年选·电影

新生代人才辈出 合拍片渐成气候

2014年01月10日 星期五 新京报
分享:
《一代宗师》在开年的上映预示了2013年华语电影质量的逐渐提高,在年度总结中该片也是不可或缺的重头戏。
《阿黛尔的生活》获得了2013年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大奖。

  华语10大

   2013年中国电影市场在这一年有了长足进步。抛开票房不谈,新生代导演和独立导演人才辈出,有些受观众热捧,也有一些质量参差,但他们无疑成为2013年的生力军,带动了中国电影市场的改革与发展。内地与香港的合拍片已逐渐形成气候,整体质量也较往年有了巨大提升,以往内地演员在香港电影、香港导演的内地电影中水土不服现象已经开始消逝,如《一代宗师》、《毒战》和《狄仁杰之神都龙王》等。

  1、《一代宗师》:邹的文学+徐的武学+王的美学=《一代宗师》。文戏武做,武戏文唱,融会贯通。哲思台词,字字珠玑,充满睿智。功夫如同看戏写字,重意不重形。它不是转瞬即逝的武林,不是昙花一现的打斗,却是再普通不过的你来我往的精神世界灯火长鸣。

  2、《毒战》:香港导演拍摄内地警匪片的标杆,对公安办案的深入描绘有如当年《九一八大案》的纪实性,各色桥段软硬兼施批判力度狠也消费了观众的猎奇心理。敌明我暗的“引蛇出洞”残酷写实,黑白两道的“群戏乱战”简单粗暴,文戏比武戏更适用内地。

  3、《美姐》:二人台文化在“文革”打压和流行冲击中流露出的原生态,和铁蛋对大姐忘不了的隐忍一样纯粹。三位一体的“美姐”(性启蒙、性冲动、亲情)都不如热炕头被窝里的媳妇,因为前者是“在梦里,我一时想不起”,后者才是“花儿开在春风里”。其貌不扬,但能歌善舞的冯四实在是技惊四座。

  4、《大明劫》:正儿八经历史剧,有疫情有诗情。大疫之年,用药如用兵需当机立断,但国家兴亡非一味猛药可以痊愈。患者的痊愈不过是国家濒死前的回光返照。救国还是救人成为兵家和医者的宿命(两位主角一个战甲护身,一个绒布防病),两者最终是相悖的。

  5、《无人区》:宁浩不学昆汀、盖·里奇后,紧随2007年《老无所依》和当年的脚步,效仿《不准掉头》的情节。黄沙、酷毙、极简的开场深得两部影片真传,把西部片和公路片发挥到极致。但逐渐就会发现风格的定义高于故事,黑色讽刺浮于表面,没有服务于剧情和人物,并逐步沦为严肃的墨菲定律和终结者式(反派的塑造)的追杀。

  6、《她们的名字叫红》:一如章明的《巫山云雨》、《巫山之春》继续讲述巫山。外国友人赞巫山女人,叹文化冲突,叫人笑;巫山不仅是座城,而且它还是种情,靓妹妹的惹人醉。一如前作《郎在对门唱山歌》的三角关系和前后反差,使得由喜到抒的处理并不自然,但由语言文化所引发的效果确实是浑然天成。

  7、《有人赞美聪慧,有人则不》:近年来少有的优秀儿童电影。有人赞美杨晋,有人则不(小波):聪慧与否,不再背地名,而在去过的地方(一见黄河我渊博的知识就肤浅了);有人赞美男娃,有人则不(姐姐):母亲河回家的河,从何而来,到何处去,“家”始终融会贯通;有人赞美动画,有人则不(现实):动画虽好过现实,但插入段落并不严谨。

  8、《团圆》:国共战事迫在眉睫,和平谈判的筹码是玉娥在“一条心”和“见真情”之间的思量。王全安用了太多心思来借喻:对应“时间值钱”的酒、领结婚证办离婚的荒唐、望远镜的旁观者身份、毛毛雨和散之筵席的尴尬等。

  9、《盲探》:韦杜的正常发挥,颇具巧思的是擅长的黑色电影与爱情喜剧杂糅,黑收喜放,“盲”大过“探”,在类型的混搭上比较创新。也能看到过往很多银河电影的影子。

  10、《青春派》:导演刘杰的转型相当成功,对当下“青春片”的脉络清晰,不再拘泥于集体回忆和刻意煽情,而以轻松、励志的笔触传达出青春味道。青春对于每个人都是不同的味道,高考是青春的一部分,也是青春最好的祭奠,因为它让人走向成熟甚至世故。高考和早恋一样心要定,否则就像片尾侯孝贤画圆一样不淡定。 □大奇特

  ■ 月选回顾

  月份 本月最佳 本月酸莓

  1月 一代宗师 大叔,我爱你 快乐到家

  2月 西游降魔篇 爱情不NG 百星酒店

  3月 北京遇上西雅图 萧红

  4月 毒战 分手合约

  5月 空缺 人间蒸发

  6月 空缺 天机·富春山居图

  7月 盲探 初恋未满

  8月 激战 一场风花雪月的事 小时代2:青木时代

  9月 狄仁杰之神都龙王 神奇 白狐

  10月 美姐 我想和你好好的 特殊身份

  11月 空缺 控制 有种

  12月 无人区 私人订制

  外语10大

   1、《阿黛尔的生活》(法国):躲在肉体的欢愉之后的,是那条隐隐的阶层鸿沟,教育的固有差异超过了社会对同性的接受程度。爱恨情别,从内而外的,都被柯布胥完整记录下来,化成了银幕上的特写,满是泪水和无奈。

  2、《绝美之城》(意大利):近乎完美的摄影和剪辑,源自文化与历史的摄人魔力,保罗·索伦蒂诺眼中堕落的罗马城,因主线的淡化而离散、迷茫,让人不禁想到费里尼,一脉相承的气息如幽灵般游荡。

  3、《地心引力》(美国):孤独的太空漂流,寻找着生命的礼赞,逼真的失重感,蕴藏着人类与生俱来的恐惧。当桑德拉·布洛克终于站在地球母亲上时,渺小与渴望,都是文明进步的悲壮注解。

  4、《华尔街之狼》(美国):奢华而糜烂的华尔街,被马丁·斯科塞斯描绘得如同喜剧与歌剧的合奏。这只满口脏话的贪狼,纵然难逃司法的惩处,性与毒品的狂欢却依然在那儿夜夜上演。

  5、《湖畔陌生人》(法国):希区柯克式的悬疑和惊悚,被赋予男性之恋的肉体现场,同样会散发着摄人的光芒。愈直接愈激烈,只要还存在自私的欲望,就不会让大自然的舞台寂静空旷。

  6、《为奴十二年》(美国/英国):对蓄奴制度的控诉,怎样的激烈都不为过,史蒂夫·麦奎因用沉重的笔触,再现了壮美风景下的罪恶。那长镜头下的皮鞭,抽在每一个向往自由的灵魂深处。

  7、《杀戮演绎》(丹麦/挪威/英国):从屠杀者的角度去重述当年的悲剧,这是另一种残酷。被遗忘的恐惧藏在他们内心,这部纪录片在导演的巧妙营造下,揪住善与恶,谎言与正义的定义不断抽打。

  8、《弗兰西丝·哈》(美国):傻大姐的生活,总有跌跌撞撞的挫折和勇敢,莫名其妙的感动,保留着一点点孩子气。在这部弥漫着伍迪·艾伦和法国新浪潮遗风的独立片中,有人在单纯地追逐理想,却没人停下来追问意义。

  9、《美国骗局》(美国):原本娱乐性十足的故事,纯熟的节奏和人设,伪装与反伪装的喧闹游戏。用反转来构建神经质的群像,多线索交织,让拉塞尔和编剧的想象力发挥极限,大牌明星们也过了一把表演瘾。

  10、《编舟记》(日本):认真且执着的人,承载着浮世中弥足珍贵的人生观,宅男编字典的平淡与枯燥,见证了日本人对于知识、工作和情感的“大渡海精神”。

  □董铭

  回顾2013年的世界影坛,多少有些平淡,大师级的扛鼎力作屈指可数,就连好莱坞的票房炸弹也乏善可陈。无论是女宇航员还是蓝发女孩,华尔街精英抑或黑奴,都浓缩成这一年的影坛面孔。从美国到欧亚,大师们仿佛都在为2014年的爆发蓄力着。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