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02:人才周刊·特别报道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D02:人才周刊·特别报道

民办教育应提供“选择性教育”(1)

2014年01月13日 星期一 新京报
分享:
1月10日,“教之道——2013新京报教育高峰论坛”在京举行。这是新京报第7年举办该论坛。
陶西平,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国家总督学顾问

  1月10日,“教之道——2013新京报教育高峰论坛”在京举行。这是新京报第7年举办该论坛,今年邀请了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国家总督学顾问陶西平,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钟秉林,语文出版社社长、教育部前新闻发言人王旭明,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俞敏洪,中国青少年研究会副会长陆士桢,教育部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教育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吴霓等近300位教育界专家及业界同仁共同探讨教育改革及如何促进民办教育发展。

  “改革”是2013年教育领域的关键词,同时,2013年也是民办教育20年的重要节点,在经历了高速发展的黄金期之后,民办教育的领跑者们开始思考自身面临的瓶颈和挑战。

  此次论坛设置了主题演讲、互动论坛两大环节。在主题演讲环节,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国家总督学顾问陶西平提出了民办教育的发展方向是提供“选择性教育”。而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俞敏洪则表示,“过度开发”是目前中国教育中存在的重要问题之一,而根源在于“一考定终身”和“公立学校独霸天下”。

  在互动论坛环节,围绕“国际教育背景下的中国教育变革”和“民办教育20年后的新思考”两大议题,数位教育界专家、学者、民办教育机构负责人进行了激烈讨论。

  ■ 主题演讲

  陶西平:选择性教育消费态势已经出现

  民办教育从补充性教育向选择性教育转变

  一个合理的教育结构应该是在政府主导之下,公办教育以提供基本公共服务为主,民办教育以提供选择性的教育为主。

  选择性教育是一种合理的需求,它适合不同家庭对子女的希望,适合不同学科的发展,适应社会对不同人才的需求,适应市场变化之下的就业形势,也适应提升文化生活质量的一种需要。

  我们应该倡导教育消费。它实际上是接受教育的过程中我们所进行的资金投入。如果公民用其个人资金消费,既节约了公共资金,让财政用于教育的资金能更好推动教育的供应性服务,也有利于促进教育公平。

  目前,已经出现了追求选择性教育消费的态势。如部分公办学校实际存在的有偿择校,出国学习的低龄化,培训业多元兴旺的发展等。

  当然,社会对教育的选择也有不同程度的盲目性,需要加强引导。

  需要政策支持、宽松环境、正确引导

  选择性教育,要有必要的政策支持,相对宽松的环境,正确的引导,在此基础上,民办教育方能凭借其优质跟特色的发展逐步满足民生对教育选择的需求。

  首先,需要制度创新和政策创新。现在,国家民办教育的制度性建设与政策性建设正处于深化改革的关键期。民办教育界一方面希望进一步明确重大政策问题,另一方面也希望能够切实落实三中全会所讲的坚持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消除对民办教育的政策性歧视。当然也希望媒体能够营造一个良好的舆论氛围。

  其次,选择性教育应该坚持育人为本,民办教育跟公办教育的办学目的应该是一致的。选择性教育是用产品供消费者选择,所以,一定要提供优质的教育产品。政府加强对民办教育的规范管理,不是妨碍而是选择性教育健康发展的一个有力保证。

  有家长说不会让孩子去任何民办学校,只选公办的所谓的重点学校。你怎么看这种现象?

  陶西平:中国民办教育协会成立时,名誉会长许嘉璐讲了一句话让我印象非常深刻,他说中国的民办教育一定要看发展,要看到100年。哈佛大学第一次招生时只招到4个学生,但是它现在被称为全世界学生最向往的大学。我想,中国的民办教育发展也需要经历这样一个历程,民办教育界应该有一个长远的眼光,筑就社会信誉。当然,在这一阶段,社会和群众的观点要有一个转变过程,我们也寄希望于媒体提供好的舆论倡导,新京报在宣传民办教育方面做了很多努力。

  (下转D03版)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