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04:人才周刊·特别报道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D04:人才周刊·特别报道

没有本土化,国际化只是空中楼阁

2014年01月13日 星期一 新京报
分享:

  在互动论坛一中,中国青少年研究会副会长、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副会长陆士桢,北京法政集团董事长兼北京王府学校校长王广发,巨人学校创始人、中国综合素质教育专家尹雄,龙文教育常务总裁韩超,环球雅思华北区总校长王耀宁,伊顿国际教育集团董事长兼CEO王伟等,围绕“国际教育背景下的中国教育改革”进行了热烈讨论。专家学者与诸位业界老总,或针锋相对,或所见略同。

  在“国际化教育背景下,对中国教育改革产生了哪些影响”这一问题上,陆士桢认为,中国现有教育体制和制度缺少变革,从而影响了国际化所能带来的积极效果。但在民办培训机构看来,国际化的大趋势让机构得以引入国外的课程、教学内容、师资、教学理念等,在满足学生需求的同时也有利于推动国内的教育改革进程。而在教育本土化与国际化的辩证关系上,学者和业界的看法则保持一致,正如论坛主持人、语文出版社社长王旭明所比喻的,如果没有本土化,所谓的国际化只是空中楼阁。与此同时,教育专家和业界人士也都认同,无论是本土教育还是国际教育,都得遵循教育本质,即以人为本,让每个孩子都能实现其人生的全面发展。

  ■ 观点争锋

  1 教育国际化还需体制改革

  陆士桢:这些年我们向国外学的不少,但效果却不明显,归根结底是观念问题。指导思想是以人的发展为本,但实际操作中却还是以社会为本。在现有的教育体制下,像素质教育这样的理念很难真正实施。我去过基层农村,跟最基层的乡县教育工作者讨论高校的招生改革和中学的教学内容改革,我们迎合世界的潮流,强调创造性,强调思维的活跃,但现实困境却是教育越活,农村孩子的机会越少。这些典型问题都是源于整个教育机制和体制上没有变化。

  王耀宁:国际教育给我们带来很多新东西,包括国际课程、教材课本、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理念等等,这种引入会在局部上起到一些作用,满足少量能够负担得起的学生的需求。但是,大量的民众没有办法在短期内受益。所以,包括新东方、环球雅思,不断把更多的学生送到国外接受国外的西方的高等教育,而没有能够真正做到让国内的学生在国内享受到更好的高等教育。

  2 民办教育的“国际化”举措

  王广发:内容信息化在王府学校已经实现了。我们两年前就用卫星教学,内容是国际接轨的课程。与此同时,在制定教育人才标准时我们既要打破区域,又要考虑区域,因为各个区域需要人才的标准,产业转型发展的标准以及教育的标准不同。我们就用我们自己与国际接轨的体制,这就要求教育为人才服务,人才为产业发展服务,产业为经济服务。

  王伟:不管中国教育还是国际教育,都要遵循教育的本质。我认为,教育的本质是唤醒孩子学习的欲望和激发孩子探索的热情。而且,家长也需要教育,我们也在把国外的家长教育引入了国内。伊顿2013年9月1日在中国启动了第一所家长大学,在国外专门针对家长的教育其实是非常多,如PET,家长培训等等。

  韩超:在国际教育背景下,我们作为培训机构,内容上到底有什么变化?首先,要解决的还是师资问题。现在国际教育形势的变化是趋于线上线下的结合,现有的老师如果不进行教学能力、教学方法、教学形式的改变,将很难适应接下来的挑战。其次,是教学内容的调整,包括加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培训类项目。

  3 没有本土化,很难国际化

  尹雄:我想说说巨人的语文教学特色培训项目,这和国际教育背景下的中国教育变革这个题并没有偏。在国际化教育背景下,我们反而应该加强幼儿、小学生的汉语教学,国学的教学,从小培养他们对中国文化的感情,而且,这对所有的培训机构来说都是机会。

  陆士桢:任何一个国家的优质教育一定是符合国际潮流,同时具有本土化的特点。所以,我也很同意尹校长的观点,如果没有本土化,国际化就很难。另外,我们可不可以用国际的视野,用现代青年发展的视角去解读传统和包装传统。我曾经跟年轻人讨论,比如长征,不要一提起它就是爬雪山、吃草根,年轻人会说那是尝试健康生活,你得发现它的现代精神,在没有路的地方要想走出路来,首先必须战胜自己,而这一条在现代职场中非常重要。

  韩超:现在民办教育和公办教育应该有力结合,民办教育更多做一些现在社会上家长、学生更需要的教育补充,同时结合国际教育背景下国际教育的发展趋势,加强优质教育、学位教育。

  尹雄:我认为目前在国际化教育的背景下,北京市的教育改革和中国教育部的改革,包括把语文提到180分,英语采用社会化考试,通过政府购买包括公办、民办等在内的优质教育服务,这些举措是正确的。希望都能真正落地,真正帮助中国推动教育改革的方向。

  4 教育本质是促进人的发展

  王伟:中国传统观点说孩子是一张白纸,我不同意这句话,在我们看来,认为你写什么就有什么,这就是灌输教育的开始。我们一直相信孩子是一颗种子,有阳光、空气、水分,和辛勤劳动,一定会绽放出内在的父母基因和外在的创造力对他的影响。不管是本土教育还是国际化教育,都应该关注孩子未来的发展需求,包括创造力、品格教育、解决问题的能力、思维能力、探索能力等等。

  王广发:资源均衡发展的时代,信息化的时代就要到来。我坚信我们还是要用颠覆性的变革。什么是颠覆性?就是不管你是传统还是现代,不管你是国际还是本土,都必须要有信息化。

  陆士桢:中国教育的国际化和现代化是一个大命题,它不仅需要我们对教育内容、教育形式的思考,还需要大的教育格局的转变,需要政府的作为。对教师、学校来讲,目前在现在的体制下,最重要的就是不能再简单地把真理传递给孩子,而是要在教育过程中带领每一个孩子去寻找真理,去走向人生的全面发展!

  本版采写/新京报记者 缪晨霞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