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着单独二胎政策的放开,有些家庭开始考虑是否再要个老二。但亲子教育专家提醒,伴随老二到来的不仅是欢乐,还有种种意想不到的挑战,“老大为什么不愿跟老二分享?老大怎么不喜欢小弟弟?”由此类问题带来的麻烦将每天上演,想再添丁的父母们,你们准备好了吗?
提前帮“老大”建立家庭角色认知
“妈妈再给你生一个弟弟或妹妹好不好?”“不要,不要,我要妈妈生个小猫或小狗”。对孩子而言,重新建立家庭角色认知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在金宝贝中国区教务总监钟佩菁看来,在决定要老二之前,家长要做的不是询问孩子的意见,而是告诉孩子未来可能有什么样美好的景象,“国外家庭会有很多仪式感的细节,比如在妈妈怀孕的不同时期,一家人一起拍照记录,帮孩子逐步完成角色过渡”。
红黄蓝亲子教研中心主任王晶也建议说,从孕期开始,可以让老大与父母一起期盼新家庭成员的到来,参与为老二准备衣物用品,最好从他小时候用过的东西或玩具中挑选出来给弟弟或妹妹使用,让他有一个情感的准备,建立“我的东西可以给弟、妹使用”的概念,“我要当哥哥姐姐”家庭角色认知,逐渐培养包容、接纳、谦让、关心和照顾别人的情感。
此外,钟佩菁也提醒,在孕后期,最好先跟孩子描述一下父母可能会遇到的状况,在描述时,家长可以借助绘本故事或动画片,比如汤姆小兔子、鼹鼠的故事等都有兔妈妈生宝宝的情节,否则孩子可能会将分娩时爸爸的紧张、妈妈的痛苦归因于即将出生的宝宝,产生焦虑和害怕的情绪。
“老大”的心理需求更重要
“父母一般会要求老大让着老二,因此,老大会觉得父母不公平,如果碰上逆反期,处理不当会对孩子产生一些性格影响。”全国妇联“心系好儿童”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学前教育网创始人之一陈梅芳说,要消除这些负面影响,首先是父母要做好心理准备,了解可能产生的问题。除了在怀孕前就做好老大的工作,让老大对老二的到来充满期待和欢喜之外,老二的出生也是培养老大的好机会。
在这一方面,儿子4岁,女儿2岁的钟佩菁有自己的“育儿经”:如果两个小孩都哭,我会立即判断老二为什么哭,是饿了、尿了还是其他,如果不是非要我处理的紧急情况,我都会先抱老大,然后设法让老大参与到照顾老二的过程中。钟佩菁说,在这个阶段,与老二相比,满足老大的心理需求更重要。钟佩菁也坦言,要及时做出合理判断,“这对妈妈的要求挺高。”
给孩子承担责任的机会
陈梅芳说,根据心理学的研究,家庭排行对孩子有积极影响,老大在成年后一般在亲和力、团队合作上比较强,究其原因是在多子家庭,老大会有更多的机会锻炼合作能力。如果家长可以在公平的基础上,让孩子们自己去解决问题,老大不仅会接纳还会主动照顾老二。
但现实生活中,孩子却往往缺少这种承担责任的机会。“我看到有的年轻夫妇工作繁忙,自己无力照顾两个孩子,把老大老二分别放在两边老人家里抚养”,王晶说,很多家长要二胎的目的之一是害怕独生子女孤独,希望两个孩子相互有个玩伴。但如果父母不创造条件让老大与老二接触、交往,又缺少正确的引导和指导,那就失去培养孩子间相互关爱的机会。
“家长可以根据老大的年龄和能力,分配老大照顾老二的任务,比如逗引宝宝、协助给弟妹洗澡,并及时表扬鼓励老大,让老大感到自信和满足”,王晶建议。
■ 亲子难题
【日常表现】
抢东西、打架、不懂得分享,老大见不得爸妈或其他亲人对别的孩子好,比如看见妈妈给妹妹或弟弟吃奶就生气,看见抱弟妹就会委屈地哭……当孩子开始觉得多一个宝宝瓜分了父母对自己的爱时,就会产生不断发酵的“老大情结”。
妒忌 “老大情结”蔓延
中心地位的转移是老大产生“嫉妒”的根源。从出生开始,孩子一直感受到自己是家庭的核心,已经习惯家长围着自己转。逐渐孩子心中积累了一种“家长只能对我一个好,我是唯一的,对别人好就是不爱我”等错误概念,内心会产生自己的爱被夺走的感受。如果老大的年龄正处于2-4岁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发展阶段,是难以理解分享、不能站在他人角度看事物的,产生“嫉妒现象”更是正常的。因此对于孩子内心产生失落感,家长要表示理解和接纳。
【建议】
家长学会用“希望”来替代“嫉妒”命名孩子的行为。家长用平和淡定的态度对待孩子的情绪,家长可以说:“你是也想让我抱抱你吗?”“你是希望和我们一起玩吗?”希望可以立刻实现,也可以稍后实现,家长帮助孩子逐渐理解,现在的时间分配给弟妹,下个时间就是跟你一起玩。
(王晶,红黄蓝亲子教研中心主任)
1、遵循“护大不护小”原则,树立“大孩子”的权威,培养榜样意识,让“大孩子”在得到爱的同时,感觉到信任,更容易接纳弟弟妹妹。这是因为他觉得他是“先来”的,应该接受家人全部的爱。“后来”的孩子会分走家人对他的爱,所以他不高兴。
2、对大孩子的爱,不应该建立在补偿心理上。因为补偿心理投射给孩子的会是另一种暗示,就是爸爸妈妈喜欢小孩子多一些,那老大会觉得父母不公平。而家长也在这种补偿心理下,在对大孩子的教育中无法坚持原则、过度满足。
3、不能用小孩子的情绪好坏来判断大孩子的对错。
(钟佩菁,金宝贝中国区教务总监,儿子4岁,女儿2岁)
【日常表现】
“你看看弟弟吃饭多好,你是姐姐还这么挑食”,“你姐姐小时候可乖了,哪像你一点都不听话”,“你再不乖,我就只给妹妹买礼物”……家有两个孩子的父母往往有意无意会在两个孩子之间做比较。
比较 家长是否“偏心”
【建议】
家长还需时刻提醒自己,老二不是老大的复制品,不能拿两个孩子互相比较。有了两个孩子之后,不管你多么公平,孩子也会觉得你偏心。
(梁田,搜狐母婴频道副主编,儿子13岁,女儿5岁)
“比”是最伤人的匕首,横向比较更是滋生嫉妒的温床。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父母应注意观察每个孩子的兴趣、爱好,发现孩子的独特优势,鼓励他们做最好的自己。孩子们性格、年龄、兴趣、爱好、目标不同,出现冲突、竞争也是正常的,家庭也就成了孩子学习如何交往的练习场。两个孩子最容易在分配不均上出现冲突,应逐步让孩子理解到分配平等是相对的,比如,即使每人得到一个苹果,也不可能是一样大的。
(王晶,红黄蓝亲子教研中心主任)
本版采写/新京报记者 缪晨霞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