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8:上市公司·热点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B08:上市公司·热点

全通教育面临三大风险

营收占比超九成的“家校互动”业务面临政策风险,营收过度依赖中移动,业务模式受微信等APP冲击

2014年01月13日 星期一 新京报
分享:

  就在全通教育即将登陆资本市场的同时,他们在深圳的同行正遭遇“灭顶之灾”——2014年1月1日起,深圳市教育局要求“校讯通”业务不允许向家长收费,有媒体称,“校讯通”相关公司的业务收入有被“清零”的风险。

  所幸的是,全通教育在深圳并没有业务,但在深圳“收费禁令”之下,广东其他地市是否会跟进?教育部门可能出现的政策变化,让投资全通教育可能面临不小的风险。

  面临政策风险的同时,全通教育有超过96%营收来自“家校互动”这种短信增值业务,而这种业务,也面临着被微信等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应用所取代的风险。

  风险1 主营业务面临政策风险

  虽然深圳的“收费禁令”不能“阻止”其上市,但对其发行价将会有一定的影响,或使其PE低于30倍。此前,业界对其PE估算为35-40倍。

  这或许是“校讯通”这种短信增值业务诞生10年以来遭遇的最大危机。

  “校讯通”是中国移动的一个短信增值业务,其主要功能是实现学生家长与学校之间的信息交流。据报道,开通“校讯通”后,家长需按月缴纳一定费用,同时一些短信来往也会产生费用。目前全国超过1000家公司是这项业务的服务运营商(SP)。

  去年秋季开学后,在深圳市,针对“校讯通”的质疑和来自家长的投诉不断,广东省媒体不断追踪报道。以《南方都市报》为例,该报先后发表“若学校拿回扣收大礼 将按商业贿赂处理”、“校讯通企业给老师送礼被罚”等系列文章。

  去年12月3日,深圳市市场监管局罗湖分局对三家“校讯通”企业以不正当竞争行为处以各罚10万元的行政处罚,并表示,只要和教学内容相关的“校讯通”业务,均不能向家长收费。

  新京报记者查阅招股书,发现全通教育在深圳并未开展业务。但市场仍担忧,其他地区也出现“收费禁令”。连续三年96%以上营收来自“校讯通”为代表的“家校互动”业务的全通教育,面临着政策风险。

  事实上,全通教育已经受到了来自教育部门的政策波动的影响。

  全通教育的招股书中披露称,有地方教育主管部门如安徽淮北,基于规范信息服务产品在校园的推广及使用等因素考虑,出台过阶段性暂停家校互动业务等在当地开展的行政指令,使公司在2012年11月至2013年3月期间营业收入减少约60万元左右。

  新京报记者查阅网络资料发现,2012年,人民网安徽频道记者曾曝光安徽省“校讯通”的“利益黑幕”,随后安徽省教育厅回应称,“校讯通”实际上是教育乱收费的一种表现形式,早在去年3月省厅就已明令禁止。

  截至发稿时,全通教育业务集中的广东中山、东莞、清远、韶关等地并未跟进深圳的相关政策。

  新京报记者在中山采访时,中山市教育局办公室、教育信息中心的相关负责人均未明确表示当地是否会参考深圳的“收费禁令”。相关负责人多次强调,教育局与学校在“校讯通”中没有利益。

  有分析师认为,深圳的“收费禁令”对其发行价将会有一定的影响,或使其PE低于30倍。此前,业界对其PE估算为35-40倍。

  风险2 营收过度依赖中移动

  近3年来,全通教育营收中来自中移动方面的收入占比超八成。同时,其与中移动这样的基础运营商的业务推广运营合同为一年一签。

  招股书显示,虽然实际付费用户是家长,但全通教育的直接客户主要体现为中国移动各省、市公司。2010-2012年及2013年1-6月,公司从中国移动各省、市公司取得的收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83.09%、83.58%、84.53%及86.84%,存在由于行业特点以及经营模式而导致的客户集中情况。

  在营收依赖中移动的同时,全通教育与中国移动的关系也存有一些变数。

  事实上,围绕着“校讯通”,各家SP之间的竞争非常激烈。

  招股书称,“报告期内,公司与基础运营商主要采取一年一签的方式签订业务推广运营合同。”在这种“朝不保夕”的合作模式下,全通教育每年都需要准备迎接来年业绩可能出现的“晴转暴雨”。

  从现有的营收贡献来看,在未来的日子里,全通教育能否和中国移动这位“土豪”一直做朋友,将会直接影响到公司的发展。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移动还制定了“酬金最高限额”制度。在对“校讯通”业务收入按比例分成的基础上,全通教育获得的分成不能超过特定的限额,这一数字每年都会变动,例如2011年中山亲情电话推广业务原约定的酬金最高限额为71.82万元,后根据公司实际应获得收入上调为75.75万元。

  “这家公司商业模式上就好像当年的神州泰岳,完全是在帮中移动打工。”证券分析师邓学文称,“要是运营商订单有个三长两短,他们(全通教育)离关张也就不远了。”

  对于这层隐忧,全通教育自身也有危机感。在招股书的风险提示中,全通教育表示,“若因公司综合服务能力大幅下降,无法保证服务持续运营的质量和效果,则可能出现与现有部分基础运营商合作关系不稳定的风险,短期内对公司的业绩会带来一定的影响。”

  未来要采取何种手段摆脱这种“过度依赖中移动”的局面?全通教育并未在招股书中给出具体计划。

  风险3 业务受微信等APP冲击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微信等社交APP开始普及,这种低成本甚至免费同时也十分便利的沟通方式,对全通教育所依赖的短信增值业务模式造成了冲击。

  在教育部门和中国移动的政策变化之外,“校讯通”本身的技术模式也可能遭遇挑战。

  连城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投资总监林海彬表示,全通教育的电信附加服务受到移动互联网的冲击,前景难言乐观。有投资者在网上发问:“在微信、QQ群、易信普及,讯息如此发达的时代,这样的公司除了垄断,还有啥竞争力?”

  招股书里,全通教育也承认了来自微信等APP的威胁:“微信等移动APP低成本的社交群沟通功能已能实现家长短信箱业务的部分功能,对现有家校互动信息服务行业构成一定冲击。”

  “未来现有家校互动信息产品的定价可能出现下调,部分现有客户也可能因此类移动APP使用成本低等因素放弃使用现有产品。”招股书称。

  除了微信等移动互联网产品,全通教育还面临着来自教育部门所推广的平台的冲击。

  目前,由广东省教育厅、广东省公安厅联合通信部门共同打造的“广东校园安全管理平台”已上线并且开始推广。据《南方日报》报道,该平台上的“家校互通”功能,与“校讯通”、“家校通”的功能大致相同,还包括安全应急、OA和校车管理等,而收费则更便宜,每月只收2元。

  “校讯通一定要转型。”中山市教育局教育信息中心的相关负责人表示,他曾经向中国移动,以及全通教育方面当面提过这样的建议。在他看来,未来“校讯通”的业务势必被微信等APP逐渐侵蚀。

  事实上,在推动业务转型方面,全通教育已付出诸多努力,但截至目前,新业务仍然未能成为收入支柱。

  在“校讯通”业务之外,全通教育相继开发了“阅读信息服务”和“家庭教育网站服务”。前者主要面向学生销售书籍,但2013年上半年在公司营收中占比仅为1.33%;后者至今仍是向用户免费开放。

  广东省移动公司的一位内部人士称,SP的转型普遍是一个难题,即便是作为基础运营商,都面临着移动互联网的巨大冲击,对于SP来说,新业务要想赚到真金白银并不容易。

  新京报记者郑道森 张泉薇 广东、北京报道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