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12:旅游周刊·行者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D12:旅游周刊·行者

魏小安 人生如旅,大道小安(1)

2014年01月15日 星期三 新京报
分享:
■ 行者档案
魏小安 男,衡阳人,1952年4月出生。著名旅游经济和管理专家,旅游、酒店研究专家。历任国家旅游局规划发展与财务司司长、中国旅游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旅游协会休闲度假分会秘书长、中国旅游文化资源开发促进会副会长、世界休闲组织中国分会副会长等职。

  作为旅游业界的知名专家,谈起旅游,魏小安呈现的绝不是一张古板的学究面孔,他给自己题了一副对联,上联“闲云野鹤”,下联“散仙游侠”,横批是“好玩,玩好”。

  魏小安说,他的人生历程很简单,第一阶段有各种各样的职业,但业余是旅游爱好者;第二阶段是旅游工作者,业余仍然是旅游爱好者;第三阶段,职业就是旅游研究者,业余还是旅游爱好者。其中“旅游爱好者”是一以贯之的。退去旅游专家的光环之后,他更有一颗“顽童之心”,将旅游作为“一生所爱”。他不仅是专家魏小安,更是行者魏小安。

  并不是最好的条件才能有最极致的感受

  魏小安13岁考上清华附中,学校图书馆里有一套杂志就叫《旅行家》。只要一有时间,魏小安就看这套杂志,“看得很上瘾,觉得什么时候能把中国的三山五岳走一遍,这辈子就不白活了”。所以他的旅游启蒙是从《旅行家》开始的。

  16岁,开始在北京郊区漫游。背着一个包,骑个自行车就走了,那时的京郊几乎没有游人,也不可能有旅游的概念。但这个过程,却培育了他浓厚的旅游兴趣。

  二十几岁的时候,魏小安和身边的一帮朋友,每到周末,就商量要去京郊哪座山,然后一拍即合,骑着自行车、背着毯子和吃的上山去。后来成为“旅游工作者”以后,要经常外出考察,也往往是裹着一件大衣就在山上睡一宿,或是住在草棚子里,没有如今所谓的“精致酒店”,他是“探路者”,一切从零开始。

  这样的故事有很多,露宿在山头或者河滩上,点起篝火,喝点小酒,记忆里淡漠已久的唐诗宋词会自然冒出来。他们最珍贵的是有吃苦的勇气,勇气让旅行的体验深度起来,也生动起来。

  今天的精品,就是明天的文物、后天的遗产

  三十岁到四十岁之间去过的地方,最让魏小安兴奋,印象也最为深刻。在去过的地方中,魏小安盛赞新疆伊犁的特克斯县“八卦城”。新疆的特克斯县因八卦布局而闻名,八卦城呈放射状圆形,街道布局如神奇迷宫般,路路相通、街街相连。同时,八卦城具有浓郁的民俗风情、厚重的历史文化和秀美的自然风光。独特的城市规划让一座西部边陲小城很有光彩,成为一个与众不同的旅游目的地,带给人们城市建设方面的灵感。

  最近让魏小安有“兴奋感”的是浙江鄞州的雁村,雁村四面环山,一条小溪穿村而过,民居多依山傍水而建。魏小安说,这里美就美在安宁祥和,没有都市的繁杂与喧闹;清澈的小溪水,古老的砖木屋,好像可以洗尽人们的焦虑、开启孩童的记忆。魏小安在一条巷子里看到了一群小黄狗,他还乐此不疲地去追逐这些小黄狗,想给它们拍照,结果这乡下“没见过世面”的害羞的小黄狗们撒腿就跑。结果,魏小安只捕捉到了它们闪入深巷中的掠影。

  对于古城古镇的商业开发,魏小安指出这是一种必然的趋势,但他希望未来对于原生态地区的开发,一定要找有远见、有品位、有追求的开发商。魏小安认为古镇开发中,乌镇是最成功的案例之一。乌镇虽然商业化,但基本把原有的风貌和感觉都保留下来了,客人在那里会感到很舒服,而老百姓也获益颇多。乌镇有很多民俗和老百姓开的餐馆,餐馆的食品都是统一配送,保证了食品安全,就连烧饼的价格也能实现“标准化”。

  对古城古镇的癖好,也在魏小安的研究中得以体现。魏小安说他在2014年想做几个新的题目,其中之一即是“中国旅游发展六古论坛,古城古镇古村庄,古关古道古街区”;第二是“创造未来的文化遗产”。其实早前他就曾写过一本书,叫做《创造未来文化遗产》,今年想再重拾这一课题。他说,“自然遗产是老天爷的,文化遗产是老祖宗的,我们这一代人,给后人留下什么?我的结论是,今天的精品,就是明天的文物,就是后天的遗产。”

  D12-D13版采写/新京报记者 张雪松

  D12-D13版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下转D13版)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