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2:经济时评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B02:经济时评
下一篇

股市与经济“脱钩”是长期趋势?

2014年01月15日 星期三 新京报
分享:

  ■ 宏观大势

  经济和股市的“脱钩”本身,似乎正在从一种短期的“异常现象”,悄然变成一种具有内在稳定性的“长期特征”,这种潜在转变值得警惕。

  如果说彩票是对不相信数学的人的一种征税,那么,股市也像是对过于相信经济学的人的另一种征税。

  虽然是句调侃,但这么说中国股市也并非全然没有道理。经济学教科书里并没有把“股市是经济的晴雨表”写作铁律,但从经济学视角审视,股市和经济间存在相关性还是有逻辑的,尤其是在长期中,可持续经济增长必然伴随着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和企业整体的滚动成长,而股市通过融通资金功能的持续发挥则会给经济增长提供资金助力的正向反馈,笔者对美国股市的实证研究也表明,有质量的经济发展往往都伴随着股市的长周期繁荣。但显而易见的是,中国股市短期和长期的表现均与理论逻辑和国际经验大相径庭。

  现实就是,中国股市与经济并不同步。1月13日,《华尔街日报》发表了一篇名为《破解中国股市与经济缺乏相关性之谜》的文章,该文强调了源自股市和经济两方面的原因,就股市而言,参与者缺乏理性,就经济而言,强劲数据掩盖了潜在困难。笔者以为,从经济或股市单方面寻求解释固然是有益的,但更重要的是,经济和股市的“脱钩”本身,似乎正在从一种短期的“异常现象”,悄然变成一种具有内在稳定性的“长期特征”,这种潜在转变反映出三个值得警惕的问题。

  第一,股市可能演变为双向“酸柠檬市场”。将股市和经济缺乏相关性归因为参与者的非理性是片面的,将股市绝大多数个人投资者长期内亏钱归因为运气不好更是有失公允,因为人天然就有逐利、自私和贪婪的本性,关键是机制设计能否将个人效用与市场发展连接成一个整体。目前中国股市的顶层设计并没有做到这一点,进而导致股市里资金供需双方都存在“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作为经济发展中坚力量的稳健投资者越来越多地远离长期回报不足的股市,作为经济增长新动力的标志性高成长企业很多选择了境外上市。缺乏留住成熟投资者和优质筹资者的市场氛围和机制设计,股市和经济的联系纽带自然在不断弱化。

  第二,股市和经济的互促作用正在削弱。很多人将股市视作零和博弈,实际上并不是这样,只要股市能够起到对实体经济的舒经活血作用、企业发展能给股市提供长期回馈,那么博弈整体是会有利益增幅的。但中国股市和经济并没有走入这个良性循环,一些具有相当力量的人和机构,将股市视作了取款机,进而导致市场在向实体经济输血过程中又悄然发生着失血,最终结果可能是,博弈甚至连零和都谈不上,极少部分人的超额收益伴随着整体的利益减幅,股市对实体经济输血不足,实体经济自然也难以给股市提供繁荣助力。

  第三,股市和经济的演化理念悄然背驰。现在,中国经济正进入一个改革深化的转型阶段,经济发展更加强调市场的“决定性作用”。但中国股市的氛围、生态和机制演化却并没有发生明显共振,“权力”在不同类型机构间不断转化,但其整体力量不减反增,市场发展越来越像是“权力的游戏”,资源配置和利益分配中弱势微观群体的利益难以得到充分保障。这种理念背驰使得股市和经济渐行渐远具有了一种内在惯性。

  总之,中国股市和经济的“脱钩”可能已不再是一种异常现象,越来越像是一种长期态势,监管机构对此应高度警惕,并通过机制优化引导市场。唯有如此,股市与经济才有望“再挂钩”,命运多舛的中国股市才能得到投资者的长期支持,回归到资金融通的本位。

  □程实(财经评论人)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