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02:2013演出盘点·年度回顾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C02:2013演出盘点·年度回顾
下一篇

小年小戏有惊喜,大师大事存争议

2014年01月16日 星期四 新京报
分享:

  2013对于北京表演艺术的舞台而言,绝不是风起云涌的一年。显然这一年戏剧舞台稍显寡淡,是个“小年”,好多作品乏善可陈,亦争议不断。不过相对话剧,现代舞/现代芭蕾显示出锐意进取的姿态,可以看出观众对这类前卫艺术开始渐渐有了兴趣;歌剧也因为威尔第和瓦格纳诞辰200周年显得风风火火。

  C02-C08版采写

  新京报记者 陈然

  林兆华、赖声川、林奕华、孟京辉、田沁鑫,几位华语戏剧领域的一线戏剧导演,在去年都各有新作推出。赖声川以8小时史诗巨制《如梦之梦》领跑2013年,这个难住了每一个制作人的“不可能的任务”,终于移植到了大陆。孟京辉的话剧《两只狗的生活意见》在去年喜迎千场,这个纪录的创造只用了《恋爱的犀牛》的一半时间:6年。在“票房奇迹”《贾宝玉》之后,林奕华重回“四大名著”系列,颠覆性演绎了《三国》。好在即使少了大明星,《三国》仍是一部水准线上的作品,不让人失望。

  在2013年的盘点里,我们还特别设置了“年度争议之作”——田沁鑫导演的《青蛇》。这部戏曾在本报观剧团调查中获得两极分化的评价,也是2013年度最具话题性的作品。2013年,另一位饱受争议的导演就是“大导”林兆华。他的两部新作《隆福寺》和《一鸟六命》,都继续走在京味、曲艺、民俗混搭话剧的实验上。实验的结果可算喜忧参半:《隆福寺》一跤摔得有点远,“不像戏的戏”,招致许多观众的不埋单;而与其工作室年轻导演王丁一合作的《一鸟六命》,古今夹杂的路子却玩出来一部风味纯正的CULT喜剧,实验也有了点眉目。“争议”也出现在戏曲的舞台上。年初,一直以俊美女小生形象出现的“越剧女王”茅威涛,在越剧《江南好人》中首次饰演女人;梅派青衣史依弘集中在五天内连续挑战五出大戏,有京有昆,有文有武。虽说演出褒贬不一,但创新与随之而来的争议,不也是激活古老戏曲的一大法宝吗?

  虽说是“小年”,但小有小的滋味,尽管几大国有剧院陷入集体低潮,新创剧目大多疲软,但这一年的小戏却都有声有色。既有香港话剧团《最后晚餐》这样的现实主义小戏,又有方旭的《离婚》这样改编经典、不乏现代感的佳作,还有李建军的《美好的一天》这样突破传统剧场美学的野心之作。此外,在引进剧目上,好戏的比例略低于上一年度,但仍有像柏林德意志剧院的《俄狄浦斯城》和以色列盖谢尔剧院的《唐璜》这样的优秀作品出现。

  2013年舞蹈的舞台也是红红火火。马拉霍夫、朱莉·肯特、洛帕金娜等舞蹈明星做客中国,登台演出;本土的陶身体剧场迎来海外成名后的首度回归;王亚彬委约欧洲当红编舞家Sidi Larbi Cherkaoui创作《生长》;俄罗斯马林斯基大剧院做客天津;蒙特卡洛芭蕾舞团带来两部现代芭蕾;云门舞集迎来40周年,复排林怀民的舞剧《九歌》上演,年末云门2又带来了《断章》;北京舞蹈双周持续搭建现代舞创作与欣赏的平台;首届中国国际芭蕾演出季成就顶级芭蕾的盛会……舞蹈也在开门迎进越来越多的观众。

  歌剧的舞台,去年的两件大事是两位歌剧巨匠威尔第和瓦格纳诞辰200周年。国家大剧院新制作了《奥赛罗》《纳布科》《威尔第折子戏》三出威尔第作品,并上演了洛林·马泽尔指挥的无词版《指环》音乐会,以及复排瓦格纳歌剧《漂泊的荷兰人》。北京国际音乐节联合萨尔茨堡复活节音乐节、德累斯顿国家歌剧院与马德里皇家歌剧院,带来瓦格纳的争议之作《帕西法尔》。这也是这部4个半小时的鸿篇巨制首度在中国舞台上演,同时,多位顶级瓦格纳歌唱家与合唱团、管弦乐团组成的团队,以卓越的表现征服了观众。

  2013年北京演出统计

  2013年北京市各类营业性演出场次共计23155场,比去年同期(21717场)增长6.6%。观众人数共计1014万人次;演出票房共计14.42亿元。

  ——据北京演出行业协会营业性演出场所统计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