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08:专栏/漫画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C08:专栏/漫画
上一篇

想过头了就是病

2014年01月17日 星期五 新京报
分享:

  ■ 奇爱博士(11)

  这篇文写了我也不敢贴微博上,因为肯定找骂。但这也阻挡不了我看到那么多小题大做的自以为是的半吊子心理学家的母亲们关于孩子教育长文的那种头疼、并忍不住要说说自己感受的愿望:中国现在很多“觉醒”的母亲们在反思自己的童年教育充满了刻骨的遗憾和后怕,在对自己的孩子如何教育的问题上简直陷入了矫枉过正的深坑,这是病,得治!

  这些半路出家的教育家在当了妈妈之后就开始拿自己孩子当样本进行分析,其初衷是要纠正中国旧式父母的那种粗暴高压,这是很好的,但由于用力过猛,从文中的经历可以看出,她们把童年的阴影看成全然的挫折与万恶之首,希望创造出一个尽可能不给孩子潜意识里造成任何压抑和错乱的环境,但恕我直言,这是错误的,偷投里(totally)是错误的。

  一篇大量转发的长微博里,某著名母亲分析了一件前两天下午发生的小事,一个孩子错误地描述了他经历的事件,妈妈发现了他描述的错误,然后就“为何会出现这样的错误”展开了魔界一般的旅程,看完那几千字的文章后我都快虚脱了,她用福尔摩斯的方法还原了一个“冤假错案”,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法重建了孩子这段话语描述背后错乱的成因,获得了很多好评,很多妈妈引以为教案经典,啧啧称赞——我没看过金田一和柯南,也对福尔摩斯不了解,但我了解弗洛伊德、拉康和荣格,精神分析不是任何人都能使用的工具,这把屠龙刀早就被证实会误伤无数,审视这个妈妈的推理过程我感到难过,完全是一次拙劣的模仿,真的不要继续下去了。

  首先压抑并不是一个纯粹消极的事件,通俗说来,很多中国孩子的正常诉求和欲望被压抑,但也是许多的压抑形成了一套被世人和文化所认可的行为准则,这并不仅仅表现在遵纪守法上,这也表现在对人性宽容度的包容上。努力为孩子制造一个公平的世界是很不错的,但不能任何一个事情就拿弗洛伊德的方式去解读。这就跟不能拿放大镜去观察食物才吃进去、不能长期住在无菌环境中是一样的道理。更科学地来说,弗洛伊德精神分析法在现代心理学体系里因其不可量化等原因已经落伍而不再广泛使用。

  其次,网上还有两个“大V”的育儿理论也很受热捧,恕我直言,看着我头疼,尤其是一种声称“关系包括教育”的理论,我就敢大声说一句关系和教育绝不存在谁包括谁。童年幸福和童年不幸福对于一个孩子的得失都是相对的,而且基本是平衡的,就像一个人有蓬勃的艺术创造力但情感方面永恒有缺失,以及一个人“人格极其健全”(看上去)但除此之外平平无奇,上帝就是这么公平。

  况且,教育的事情自然而然,也只是生活的一部分,这种全心全意满脑子只有孩子,与只顾事业不回家是一样的,都是病,得治!

  □尹珊珊(大学教师)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