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高考改革方案上半年将出台,考试内容和方式会发生变化
|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实现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必须加快社会事业改革,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努力为社会提供多样化服务,更好满足人民需求。未来,北京将在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方面进行哪些探索,出台哪些政策?1月17日,北京市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期间,就北京的教育、医疗等热点问题,北京市人大代表、北京市副市长杨晓超接受了新京报记者的专访。
1
学区制将全市铺开
新京报:当前公众对教育领域质疑颇多,你觉得根源在哪里?
杨晓超:解决教育问题,主要就是解决教育公平、均衡、减负这三个方面。教育均衡是基础。当前有很多不公平现象,诸如择校,大家八仙过海,都是为了子女到好学校上学。作为家长,让孩子接受最好的教育,心情可以理解。但当前教育的客观基础就是优质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集中在一些好学校,包括硬件软件都是如此。
同时,从政府责任讲,当前政府做到了保证让每个孩子有接受教育的机会,但要让大家享受相对高质量的均衡教育,显然还没有做到,这就产生了系列问题。政府有责任推动教育均衡发展。
新京报:在均衡发展方面,北京有哪些举措?
杨晓超:北京东城、西城等多个区县已开始实施学区制试点,通过发展九年一贯制学校、推动集团化学校发展,城乡一体化学校发展等方式,促进教育资源均衡。通过学区制,把学校人变成学区人,现在还是一种尝试,也是努力方向。
新京报:未来会所有区县都实行学区制吗?
杨晓超:是的。各区可以灵活采用各种手段进行探索和尝试,不拘泥于任何一种。大家也有一些探讨,比如学区制怎么划分合适?是按照地域划分,还是按照校际划分?都可以探索。包括九年一贯制学校,是优质小学带初中,还是优质初中带小学?集团化是一校带多校?是否跨区?这些都可以尝试。
新京报:由于各区教育资源水平不一,学区制会不会形成新的壁垒?
杨晓超:我看到有网友也提出这个问题。但均衡永远是相对的,做不到是绝对的。同时均衡发展也是一个长期努力的方向,不是靠解决一两件事情就能做到。作为教育部门,应该作为长期的责任来看待,采取各种措施加以推动。
如果努力有了成效的话,学校与学校的差异可以让大家忽略,大家就不会择校了。
通过学区制,至少可以在一定区域内实现教育均衡,然后再继续努力。
新京报:有没有可能考虑社会力量解决这个问题?
杨晓超:今后会考虑采取多元化的方式。现在社会上很多教育机构实力不弱,未来可以探讨政府购买服务,包括购买课程,实行委托管理等方式,进行试点。比如现在北京就打算试点,与体育局合作,小学体育老师由体育局的一些退役运动员来做这些工作,就是一种双赢。
2
高考将只考语数外三门
新京报:北京近年来一直说给学生减负,但效果并不明显。
杨晓超:学生负担重,有学校的原因,也有家长、社会的原因,是一个综合性的问题。大家都希望望子成龙,希望培养优质的下一代。大家都说中考、高考是指挥棒,那么改革就从指挥棒入手。用中高考改革来推动减负。
新京报:中高考方案目前还在征求意见,什么时候出台?具体会有哪些变化?
杨晓超:两个方案上半年就能出台。目前可以确定几个方面内容。其一,要降低中高考难度。特别是中考,命题不要超过学生学习内容之外。高考要少出偏题怪题,不要人为设置障碍。去年高考命题已体现这个方向,今年还将继续。
第二,在考试内容和考试方式上也会有变化。就高考而言,考试内容方面,未来将按照教育部的要求,只考语数外三门,其他的就考学业水平测试和综合素质评价。这个政策其实是引导性的,引导初中或高中阶段课程安排不要一味的数理化,而要培养孩子各方面综合素质。
新京报:如何从指挥棒上来减少择校等问题?
杨晓超:我们方案也会有一些考虑。在高考方面,计划明年或后年,把部分在京高校的高考指标,从招生计划中拿出一部分,投向生态涵养区和发展新区,这样引导远郊区县的孩子就在属地上学,而不用都挤到城区,造成人为的择校热。
中考方面也有考虑。要让部分优质高中拿出部分招生计划,给本区域初中。这个比例两三年内要达到50%。
3
学生学籍实行终身管理
新京报:幼升小、小升初政策方面,今年会有哪些变化?
杨晓超:今年重在推动教育均衡等问题的解决,就幼升小、小升初等的政策方面今年没有太大的变化。尽管幼升小、小升初等方面有各种严禁政策,但客观上现在教育资源不均衡,所以要彻底解决各种问题还有难度。当然,我们会通过各项管理措施,推动这方面的进步。
新京报:在现有条件下,会有哪些管理措施?
杨晓超:我们规定了几个方面,包括实行计划管理,各区要做计划报市里备案,一旦确定就不能调整,从总量上抑制不正常的一些需求;同时实行信息化管理,从入小学起全程记录其入学课程。此外,实行学籍管理,每个学生终身一个学籍号。今年将继续重申就近免试。
新京报:异地高考如何解决?
杨晓超:北京要解决异地高考问题,一个前提就是要跟人口调控政策相协调。北京人口规模过大,常住人口估计已达到2100万人,资源、环境不堪重负,公共服务也不堪重负。因此,出台异地高考政策时,必须要考虑到这个问题。
新京报:随迁子女上学怎么办?
杨晓超:人口总量怎么去控制,北京人口控制在什么规模合适,这种规模通过什么样的手段和渠道去实现,这是设置异地高考政策的一个前提。但我们不能说不让外来人口来北京,对随迁子女提供公平教育机会是必须的,也是我们国家的制度决定的。
4
社会办医望入医保
新京报:今年医改方面会有哪些进展?
杨晓超:医改的根本是给老百姓提供优质的医疗卫生服务,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最根本的是基层卫生服务能力的提升,以及社会办医的真正放开。
基层卫生服务能力提升方面,最切实就是留住人才,培养全科医生。鼓励社会办医,就需要把资源向社会资本放开,在办医资格、办医条件等方面和公立医院享受同等政策条件。未来希望能逐步试点,将社会医院纳入医保报销体系,实现医保定点。让社会资本办医参与到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中,跟公立医院形成竞争机制。这是未来的一个发展趋势。
新京报:北京近年来进入生育高峰,加上“单独”放开后,上学、就医等是否会存在缺口?
杨晓超:医院方面从总量上说是够的,但如果大家都想去好医院,那暂时还做不到。幼儿园确实存在一定缺口。北京幼教三年行动计划已结束,新增10万个学位,今后计划再推一个三年行动计划,通过政策、价格等配套措施,鼓励社会建设幼儿园。
“北京的教育问题,最突出的就是均衡、公平、减负等几个方面。”
——北京市人大代表、北京市副市长杨晓超
本版采写/新京报记者 蒋彦鑫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