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12:人才周刊·才议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D12:人才周刊·才议
下一篇

大学生逃课:不能只算经济成本

2014年01月20日 星期一 新京报
分享:

  ■ 校园观察

  事实上,逃课收益大于上课收益的情况有时是客观存在。留在这样的课堂,固然对得起经济成本,却对不起时间成本。

  □郭东阳(讲师、硕士)

  近日,有网友晒出了“读大学成本计算公式”,此举让大学生纷纷核算逃课一天所需的“成本”。在媒体调查中,有学生称:“逃课三周等于丢一部iphone5”,结论惊呆小伙伴。此话题一经走红,马上勾起上班族的求学回忆,感慨青春年华里太过“铺张浪费”。

  把学费、住宿费、伙食费等费用计算在内,大学生的逃课成本确实不低。如此计算,大学生逃课也的确太过“铺张浪费”。不过,我们不能忘了,读大学除了要付出经济成本外,也要付出时间成本。况且,衡量一种行为值不值得,除了要看成本外,更要看收益。

  上班族之所以感叹当年逃课太过“铺张浪费”,根本原因不在于他们只是浪费了经济成本,更重要的是也浪费了时间成本,逃课取得的收益甚低,甚至是负收益。如果逃课取得的收益大于上课收益,或许他们就不会如此感慨了。

  事实上,逃课收益大于上课收益的情况有时是客观存在的。比如,眼下某些高校老师无心教学,授课能力差,不是照本宣科读教材就是念PPT,而且所讲内容老套过时,还要求学生奋笔疾书记笔记。此种情况下,学生自己上网看名师授课视频或多找些参考书自学,绝对要比听老师“背书”所获收益大得多。或者,有学生水平非常突出,老师所讲的内容他早就懂了,还不如逃课多学一点。

  留在这样的课堂,固然对得起经济成本,却对不起时间成本。而时间成本的价值是很难用金钱来衡量的,时间成本所带来的收益也是单纯的经济成本难以实现的。所以,一些大师深谙这一点。比如,钱钟书当年是“横扫清华图书馆”的“铁杆逃课分子”,知名学者薛涌是北大的“逃课大王”,西南联大时期叶企孙更是给予了李政道“逃课豁免权”。据说,季羡林先生读书时也逃课。

  怕的是,学生碰上水平很烂的老师,逃课之后不是去自学,而是去打游戏、睡懒觉、逛街、谈情说爱。更有学生无心向学,即便老师授课水平相当可以,也一逃了之,纵情娱乐去了。

  网上的一份调查显示,大学生逃课“选择上网玩游戏或聊天的占37%,选择在宿舍呆着或闲逛的占22%,选择有急事或病情的占16%,选择其他的占25%。”如此一来,大部分逃课学生既浪费了金钱,又糟蹋了时间,将来能不追悔莫及吗?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