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8:热点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A08:热点

配电室里的“离家人”

2014年01月24日 星期五 新京报
分享:
郭军正在仔细查看设备。
朱宁博在发电车车厢内查看。
何文福在查看发电车各项仪表的读数。

  出场人物

  何文福 48岁

  T175、T232次列车工作人员

  朱宁博 40岁

  T175、T232次列车工作人员

  郭军 53岁

  T175、T232次列车乘务长

  楔 子

  1月21日清晨6时许, T232次列车从西安回到北京。

  再过5个小时,这趟列车将变成T175次,发往西宁。

  这班列车走两条线路。一条往返于北京和西安,一条往返于北京和西宁。

  郭军、何文福和朱宁博,是北京车辆段北京西库检运用车间乘务二甲组的工作人员,负责这班列车上的发电车的运转。发电车被称为列车的“心脏”,这辆列车的供电、供暖、后厨电器和茶炉的用电均靠发电车提供。

  每次上车,他们要在车上待4天。

  第一幕

  配电室内 常年忍受噪音

  【旁白】

  发电车内,何文福值第一趟班。他将1号配电盘的开关打开,右侧机房发出“嗡嗡”的声响,油压正常、电流正常……他的目光扫过一个个仪表盘,嘴里念叨着。见仪表的指针都稳定下来,何文福拉开机房的门,轰鸣声和着机油味“轰”一下冲出来。机房里,何文福要打量每一个部件,听听机器有没有异音,闻闻有没有胶皮等异味。发电车下方是装有5吨柴油的大油罐,只要机器开始运转,24小时不能离人。

  【台词】

  朱宁博(冲何文福喊话):一切正常吧?

  何文福:耳朵里嗡嗡的,没听清你说啥,每次刚从机房出来都有点儿耳鸣。

  朱宁博:噪音太大,这还是开了一台机器,要是夏天得开两台,更要命。

  何文福:要是走到高原、钻山洞,那个噪音和气流压进耳朵里,耳膜就像被气流打了一下似的疼,听声音都像带着回音。

  何文福(见朱宁博一直站着):小朱子,你坐会儿啊。

  朱宁博:站着挺好,椅子都跟着机器震,坐下更难受。

  何文福:呵呵,五脏六腑都跟着颤抖。

  朱宁博(点点头):因为老颤抖,原先我还吐过,时间长了也适应了。

  第二幕

  等候发车 做检查聊家常

  【旁白】

  列车停在站台时,何文福和朱宁博一个在车外检查,另一个负责车内监控。检查完毕时,两人回到配电室。此时,乘务长郭军检查完各个车厢的情况,也来到配电室,等候发车。朱宁博从裤兜里掏出手机,想看看时间。手机屏幕有7寸大,屏保和墙纸都是儿子的艺术照。

  【台词】

  郭军:嚯!这么大个手机。

  朱宁博:屏幕大,分辨率高,儿子照片看得更清楚。

  郭军:这不是你儿子3岁的照片吗?现在5岁了吧?

  朱宁博:每年他生日我们都带他拍照,4岁那次发烧了没去成,这快5岁的时候,媳妇儿说啥也要我陪着去给孩子照相,结果前两天孩子生日时我在车上,又没照成。

  郭军:365天咱180多天在车上。前两天咱刚从西站出发你就接到家里电话,说孩子发高烧40度,路过你家保定的时候你也没下车,看你眼泪一直在眼珠子里打转。

  (朱宁博苦笑了一下。)

  (郭军看看时间,距离发车还有几分钟。他拿出手机,拨通了家里的电话。)

  郭军:妈,我们车要开了,多穿点衣服,注意身体。

  第三幕 车厢巡检 一来回腿发软

  【旁白】

  列车启动,郭军又去车厢巡检了。车厢里黑压压全是人,过道、卫生间都被占满了。“受累了您,前头让一下。”郭军一遍遍重复着。从车头走到车尾有近500米,来回就是两站地。春运期间,郭军每次巡检至少要用40分钟,北京至西宁的旅途需要24个小时,一半以上时间,郭军是在走动中度过的。加上车辆颠簸,走完一个来回,他时常觉得腿发软。45分钟后,郭军再次回到发电车。

  【台词】

  朱宁博:人多吗?

  郭军:差不多超员40%了。硬座车厢定员118人,这会儿都180来人了。你看吧,一会儿到保定人更多。

  (何文福望着窗外的风景,突然感叹了一声。)

  何文福:过了!

  郭军:过你家了?

  何文福:嗯,刚过我们村。铁路西边是我母亲住的地方,铁路东边是我在县城的家。我寻思着让老母亲搬到县城跟我住吧,老太太不愿意,说搬过去也见不着你人,还不如我在农村住着舒服。

  郭军:老何,你家还种着玉米吗?

  何文福:不种了。每年秋收我都在车上,只能雇人帮着收,本来也没多少地,卖玉米的钱还不够雇人呢。

  第四幕

  中途停车 想年夜心无奈

  【旁白】

  “列车即将到达保定站,下车的旅客请提前做好准备。”车内广播响起,一些旅客开始把大包小包往车门口搬。“挤死了,终于到家了。”“过年都回家,挤点儿也可以理解。”旅客们你一言我一语地说着。车速越来越慢,何文福透过配电室的车窗,看到了一排排林立的楼房。

  【台词】

  何文福:今年过年又得在车上了。这几年咱都是在车上过的。三十儿乘客也少了,餐车给炒俩菜,大家伙儿跟餐车一块吃个年夜饭,这年也就这么过去了。

  郭军:不说别的,我就特想听听三十儿家里的炮仗声。

  何文福:我不在家,我们家都好几年不放炮了。

  朱宁博:咱沿途好多村子,每回过年都是看着他们挂灯笼、贴春联、放烟花。

  何文福:今年除夕夜咱走到哪儿?

  朱宁博(看了看墙头的列车线路图):应该是在定边到靖边之间。

  何文福:嗯,那段路两边都是农村,咱听着人家的炮仗声,就当过年了吧。

  (列车缓缓进站,站台边,是等待回家过年的人。)

  本版采写/新京报记者 卢漫

  摄影/新京报记者 王嘉宁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