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7:评论周刊·京报调查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B07:评论周刊·京报调查
上一篇

烟花燃放:民意正在发生变化

2014年01月25日 星期六 新京报
分享:

  ■ 旁边评论

  节日目的主要在于保护民众休息权,节日需要欢乐,但这种欢乐不应该建立在民众健康权受害的基础上。

  春节将近,北京街头又搭起了一座座蓝色的铁皮屋,烟花爆竹开售在即。不过,从这几年的情况看,市民燃放烟花的热情,呈逐年消退之势,烟花销售行情也是一年不如一年。本报的调查同样是个佐证,去年春节后的京报调查显示,有57.1%的受调查者表示,他们春节时放了烟花,而今年,明确表示会放烟花的受访者,只占到44.4%。

  烟花燃放热情消退,空气污染是主因,由于PM2.5等污染信息的公开成为常态,空气污染危害逐渐被人所知,许多人认识到,为了一时的烟花之乐,把空气变得更肮脏,实在是得不偿失。去年的京报调查就显示,选择不放烟花爆竹的人中,76.4%的人是因怕污染环境,今年的调查中,48.1%的人明确表示,若春节期间空气污染严重,将不会放烟花,有69.7%的人担心空气污染,选择少放或者不放烟花。

  从这样的调查数据可以看出,烟花燃放,民意正在发生越来越明显的变化。记得北京禁改限之前,要求保护传统民俗,开禁烟花几乎形成了压倒性舆论,也正因此,北京市才作出了禁改限的决策,当时,这一决策被认为是保了民俗,尊重民众自由选择的权利,禁改限政策在当时赢得一片好评。但当每年的烟花燃放造成负面效应越来越大,尤其是,治理空气污染如今已成为北京城市发展的头等大事,市民们不得不开始反思烟花燃放。

  应当说,这是一种理性的民意转变。节日目的主要在于保护民众休息权,节日需要欢乐,但这种欢乐不应该建立在民众健康权受害的基础上。春节期间,北京街头的车流大大减少了,周边的企业也大都放假休息,在雾霾不断的漫长冬日里,这可以说是一个难得的低污染排放期,我们何必再人为制造出大量污染,破坏如此美好的日子?

  烟花燃放的民意在转变,这也给政府调整相关政策带来契机。明年,就是禁改限实施十周年,十年来,北京的空气污染形势,以及民众对于烟花燃放的认知,都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禁改限政策如今是否适应形势的发展,无疑需要重新审视。

  也许现仍在有不少人认为,相对于其他空气污染,烟花污染的规模要小得多。但是空气污染的治理就是从一个一个环节抓起,绝不能抓大放小。把烟花燃放政策,纳入到总体的空气污染治理框架中,这是我们必须作出的选择。

  □新京报评论员 于平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