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2:目击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A12:目击

乡愁的距离

2014年01月26日 星期日 新京报
分享:
636公里

马金平和帅训松同样来自山东菏泽,这对准夫妻抱着刚刚取回来的婚纱照赶火车,年前腊月二十八,他们要在老家办婚礼。去年春节,他俩在老家经亲戚介绍相互认识,一见钟情,小伙子帅训松放弃在沈阳的工作来北京和女孩马金平在一起。一年后的马年春节他们就要结婚了,对于未来,帅训松说:“希望今后收入能高点,尽早买上自己的房子,在城里买不起,在北京郊区也行。”
吕桂玲和老公朱宝巨也是山东菏泽人,从北京回老家636公里。夫妻俩18年前来北京做批发水果的小生意至今。儿子朱一顺在北京出生,上面有两个姐姐在老家。一家人提前20天在代售窗口只买到了站票,8个小时636公里的回家路很辛苦,但他们都早已习惯。老公朱宝巨说:“每年不管挣钱多少,都要回家,常回家看看老人,过年了和老人一块热闹热闹,让老人乐一乐,开开心。”
930公里

深夜12点,北京西站临时候车室,一个年轻的小伙子躺在椅子上睡着了,他可能是太累了,候车室人来人往,无论多么嘈杂,他都睡得很熟。旁边的旅客说他的家在河南南阳,930公里。
1130公里

鲍国华,安徽桐城人,1130公里的路程他要转两趟火车。20年前鲍从北京回安徽老家要坐20多个小时的慢车,现在车快了,鲍国华说他也快老了。老鲍在装修公司当工长,这些年来他坚持在北京打拼,是因为他心里有块病。他12岁的儿子出生时得了一种叫脊髓肌膜膨出的罕见病,臀部长了一个大包,到现在小便还不能控制。这些年,老鲍到全国各地求医问药,一直没有放弃给儿子治病。像往年一样,老鲍在北京给儿子从头到脚买了一套新衣。新的一年,鲍国华说还要多挣些钱,找个好大夫给儿子看病。
1430公里

林友健,江西南昌人,1430公里,17个小时的车程,三年来每个春节回家,无论是坐是卧还是站,他都没有缺席过。林在北京做服装生意,穿戴讲究的他站在西站临时候车室里格外显眼。“回家了嘛,穿得好点,家里人见了也高兴。”

  台湾诗人余光中在著名的《乡愁》里写道:“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如今,对于许许多多漂泊在外的人来说,乡愁还是那张窄窄的交通票,只不过变成了我在这头,亲友在那头。无论家在何方,无论这张车票承载的路有多远,乡愁的滋味却是殊途同归。1月23日,摄影记者通过使用闪光灯和慢门记录的方式,用光束写下了一个个回家人的目的地距离。这些距离,或许并不是一个固定的数字,而是会随着时间的变化在心中一点点被拉长。

  20公里

  魏巍,北京西站客运车间值班主任,在西站工作11年。从西站到魏巍家只有短短20公里,但这短短的20公里,11年间的除夕夜魏巍从没回去过。新一年魏巍最大的希望就是儿子健健康康长大,对于除夕夜回不了家陪不了家人,魏巍说只能舍小家为大家了。

  694公里

  安琪是山东日照人,回家694公里的路程今年他只能站12个小时度过了。买票当天,安琪坐在电脑前整整5个小时,最终只买到了一张站票。安琪18岁,去年年中他抱着到大城市多学习一些餐饮服务管理经验的希望来到北京,经老乡介绍在一家餐厅当服务员。半年下来,安琪似乎自信满满,2014年他最大的愿望是通过自己的努力从基层服务员选拔上餐饮主管。安琪买了初七晚上的返程火车票,初八一大早他要准时赶到单位报到上班。

  928公里

  张露露,安徽阜阳人,18岁的她第一年参加工作,是一名高铁乘务员。每天都与火车打交道的她,临近春节却在火车站犯了难,回家的火车票还没个着落。张露露说不管怎么样,最后即便是站着只要能上车都要回家过年。

  新京报记者 侯少卿 摄影报道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