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5:春节生活指南之新知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A15:春节生活指南之新知

从“所向无空阔”到“婆娑槽枥间”

骑兵的辉煌与落幕

2014年01月31日 星期五 新京报
分享:
匈奴骑兵。
法国加洛林王朝的重装骑士。
美国南北战争中的得克萨斯游骑兵。

  什么动物影响人类历史最深?是躬耕于田野的牛,是象征富足的猪,是守门护主的狗,是捕鼠防盗的猫,是负重耐劳的驴,还是羊或鸡、鸭、鹅?

  以笔者看来,答案只能有一个,那便是马。

  因为其他动物,都代表着安定和自足,有了它们,人类的日子会过得很好,但也会保守、怠惰,和这些动物在一起,人类活动的方圆,不过几十里。但马就不同了,和马在一起,人可以到达千里、万里之外,马代表着开拓、进取,代表着生活在不同大陆的人类可以有机会交流,而正是交流而非闭塞才让人类走到今天。

  所以,人类总是赋予马最为崇高的意象。《易经》中便提到“坤,元亨,利牝马之贞”,大地“坤厚载物,德合无疆。含弘光大,品物咸亨”,而“牝马地类,行地无疆,柔顺利贞。”

  马与人类的战争也联系得最为紧密,马和人组成了骑兵,为了种种不同的利益互相厮杀,别的动物与人类可以同甘共苦,而马却是和人类生死与共。在古代世界,马往往决定了战争的胜败,而一场战争的胜败,又往往决定了人类数十乃至数百上千年的历史走向。□班布尔汗(历史学者)

  “方轨策良马,并驱厉中原”

  战马驮起的帝国

  骑兵的兴起,使人类的战争更为精彩纷呈,这个兵种让各种奇诡计谋得以施展,奇袭、闪击、追击、救援、迂回、包围、退却、劫粮,种种战术在人和马的密切配合下得到更充足的展现,而因为骑兵的特殊机能,让人类可以克服地形的限制,为其远离家乡,拉长战线提供条件,战争的空间得以无限拓宽,一个个幅员辽阔,囊括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大帝国的建立,都与骑兵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男儿称意得如此,骏马长鸣北风起”;“白马饰金羁,连翩西北驰”;“方轨策良马,并驱厉中原”……,骏马与骑士,成为古代战争当仁不让明星。

  在东方,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改变了战国时代的战争形态,以骑兵配合的大军团作战成为主流。汉帝国初期,因为骑兵短缺,被北方的匈奴单于长期欺压,不得不女人换和平。而到汉武帝时,强大的汉军铁骑终于不再惧怕马上民族的彪悍,卫青、霍去病重创匈奴,使得他们“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妇女无颜色”。到东汉时代,大将军窦宪用骑兵军团彻底击垮了匈奴,燕然山刻石记功,使得匈奴大部西迁。魏晋时期,随着“五胡乱华”的民族大融合,促成了甲骑具装兴起,开始了重装骑兵的时代。而正是利用被称为“玄甲兵”的重装骑兵的威力,唐太宗李世民最终扫平群雄,威压四方,开创了盛唐的“天可汗”时代。

  “来如天坠,去如电逝”

  辉煌年代的骑兵

  在人类历史上,骑兵创造了一个个传奇:

  公元200年,在官渡之战中,曹操亲率以骑兵为主的五千人,乘夜入袁绍占区,烧毁袁绍屯粮的乌巢,从而扭转战局,大败袁军,成为北中国霸主;

  公元817年, 唐中兴名将李愬,率领骑兵顶风冒雪,“疾驰百二十里”,夜袭蔡州,生擒叛乱的淮西节度使吴元济,“雪夜入蔡州”一举奠定了大唐的“元和中兴”;

  公元1171年,在中东蒙吉萨,年仅16岁的耶路撒冷国王鲍德温四世用不足500名骑士以及三千步兵,大败率领着精锐马木留克军团的穆斯林英雄萨拉丁,歼敌人数竟达三万之多;

  公元1560年,日本战国时代的军神上杉谦信,在出阵关东之时,面对小田原北条氏的三万五千大军,亲自率二十三骑冲阵,北条军竟然望风披靡,全军溃败……

  传奇中的传奇,无疑是在十三世纪横行世界的蒙古铁骑。天才的军事家成吉思汗,将骑兵战术发挥到了极致,“百骑环绕,可裹万众;千骑分张,可盈百里”,坚韧强悍的战力加上神鬼莫测的谋略,让蒙古骑兵成为当时几乎所有国家的噩梦。南宋时期的徐霆对蒙古军闪电般的战术用“来如天坠,去如电逝”来形容,而欧洲人则生动地描述道:“起初,只是地平线上三三两两的黑点,但瞬间,他们已经如黑色的旋风般呼啸冲到你的眼前了。”从斡难河开始,帝国铁蹄相继踏过黄河、锡尔河、阿姆河、底格里斯河、幼发拉底河、伏尔加河、多瑙河和长江。一个崛起时人口不过百万的民族,几乎征服了当时已知世界的三分之二,达到了冷兵器时代武力扩张的极限。

  “勿言年齿暮,寻途尚不迷”

  淡出历史的传奇

  直到近代,由于火器的大规模运用,骑兵的辉煌逐渐走向黯淡,一次次在火枪巨炮的撕咬下无奈地成为战场上的牺牲品。清帝国用巨炮击碎了准噶尔汗国重建蒙古帝国的梦想;俄罗斯用火器征服了北亚和中亚的蒙古后裔;拿破仑率领法国远征军轻易地击败了曾经击败过蒙古军的埃及马木留克骑兵军团;而英法联军在中国北京的八里桥,面对僧格林沁率领的“勇气镇定著称”的蒙古马队,用“强压火力”将其变成了一堆堆残缺不全的尸体。

  及至速射武器和机械化部队出现之后,骑兵几乎成为悲剧的代名词。最为著名的战例,是二战时纳粹德国闪击波兰:在1939年9月1日的克罗加提战斗中,英勇的波兰骑兵为了保家卫国,奇袭德军,虽然造成了德军一时的混乱,但很快便在重机枪的扫射下损失惨重,波兰骑兵的两位指挥官全部战死。而不过17天后,波兰全境便宣告沦陷。

  “骐骥马不试,婆娑槽枥间”,曾经纵横战场,傲视群英的骑兵终于被时代远远甩在了后面,再快的骏马也无法赶上历史的车轮。不过,“勿言年齿暮,寻途尚不迷”,骑兵虽已远去,但骑兵的精神与战术却成为人类永恒的财富。就如代表着世界军事现代化最高层次的美国,至今仍保留着第一骑兵师和第七骑兵师的番号,这并非是因为习惯,而是为了铭记和传承。

  ■ 延伸阅读

  勒内·格鲁塞《草原帝国》

  法国历史学家格鲁塞的《草原帝国》,研究活跃于欧亚草原的匈奴、鲜卑、突厥、蒙古等民族,描述了欧亚大草原上历代与马共生的“征服者”的历史。

  伊萨克·巴别尔《骑兵军》

  1920年,26岁的巴别尔以战地记者身份参加苏波战争,目击了欧洲历史上最后一次大规模的空前惨烈的骑兵会战。1923年至1924年,他根据这次征战,陆续创作了三十多篇文章结集出版,这就是《骑兵军》。

  麦克·莫波格《战马》

  英国桂冠作家莫波格的小说《战马》,讲述了一个男孩与一匹马之间非同寻常的友谊,他们的命运因为第一次世界大战又重新交织在一起。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