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调查到近4成受访者主要花销在娱乐项目,带孩子家庭和年轻人组团花销较大
| ||
| ||
| ||
|
春节期间,逛庙会依然是人们感受节日气氛的不二选择。近日,新京报记者在厂甸、圆明园、龙潭、地坛、莲花池5个庙会上随机调查100组游客发现,9成以上游客逛庙会都有消费,人均消费在100元左右。其中,近4成人的主要花销在娱乐项目上。
统计发现,在100组游客中,39组游客的主要花销在庙会里的套圈、打枪等娱乐项目方面,28组游客的最大开销花在了购买小物件,24组游客逛庙会的主要花费用在吃小吃上,9组游客逛庙会没有消费。有46组游客称,逛次庙会总花销在300元以上。
2月4日下午2点,在圆明园皇家庙会南门出口处,游客李女士说:“原本以为就是和家人来庙会上逛一逛,看看热闹,没想到,逛完一算,两百块钱花出去了。”她的儿子玩打枪游戏和套圈,花了60元,吹了个糖人花了20元,全家三口在皇家买卖街上吃小吃花了50多元,买了两个马年布偶和一个挂件花了60元。
在调查中,记者发现,有两类游客花销明显高于其他游客,一类是带孩子的家庭,一类为年轻人组团。
■ 现象
庙会小吃肉串是最爱
在陶然亭公园的庙会小吃区,近百个小吃摊位占据了陶然亭餐厅前的小广场。章鱼小丸子、炒年糕、老北京茶汤、鱿鱼串、羊肉串、奶茶、棉花、臭豆腐各地小吃应有尽有,生意最火的当属各种肉串。
一串肉串10元到20元,价格比外面高很多,但食客们仍然愿意掏腰包。在大连烤鱿鱼、新疆羊肉串等摊位前面挤满了等待的游客。刚烤好的肉串滴着油滋滋作响,人们接过来吃得津津有味。
“刚吃了午饭过来,但是还是忍不住要买,抵抗不住诱惑。”从丰台赶过来的一位先生说。在他身后树下的垃圾桶里,插满了三四十根竹扦子。
■ 案例
“庙会就是花钱买个年味”
人物:朱先生
花费:每次100多元
庙会:石景山、八大处、龙潭
在北京工作的朱先生今年首次在京过春节,他说,“我是南方人,从没逛过庙会。”
初一到初三,从石景山洋庙会到八大处庙会再到龙潭庙会,朱先生连续逛了三天庙会,每次都要花100多元,主要花在娱乐上。
朱先生称,庙会最吸引他的就是游戏摊,套圈儿、打气枪……每个摊点玩一次就20元,一趟下来,花费基本百元以上。“很多人玩游戏想得奖品,但我就是买个乐子,好不容易来庙会,吃也不吃、玩也不玩,就没意思了。”
朱先生还吃了很多小吃,“其实这些小吃满大街都是,但在庙会吃,气氛不一样。一群人都拿着糖葫芦,那场景是不是特有年味?”
陪女儿逛庙会 得“看好”钱包
人物:一对母女
花费:三个庙会不到300元
庙会:天坛、大观园、龙潭
“那个小马特别好看,才60块钱,你就让我买一个嘛。”
“不行,那个不值……”
来自石家庄的杜女士说,她和女儿逛庙会时,经常发生类似的消费分歧。“赚钱不容易”她说,年轻人对金钱没概念,买东西时不问价只看自己喜不喜欢,“这多浪费啊”。
今年初一到初五期间,她和女儿逛了天坛、大观园、龙潭三个公园,算上门票才花了不到300元钱,“就是渴了喝碗茶汤、梨汤之类的。”
小吃之外,她只买了6个草编,“觉得很好看,摆在家里能增添些生活气息。”她说,摊主卖10元一个,讲讲价就买五送一了。
再有就是两个布偶马的钥匙扣,“从8块一个讲到5块一个,我们娘儿俩一人一个!”杜女士觉得,过年逛庙会是为了开心,“但也不能乱花钱呀。”
“我得看好我闺女的钱包!”杜女士认为,孩子玩得高兴了什么都想买,但回了家这些随手买的东西就会有一部分变“垃圾”,“我得坚决制止她”。
带孙子逛庙会 要啥都买
人物:老太太和孙子
花费:“花了不少钱”
庙会:地坛
2月4日下午4点,地坛公园西门,一位老太太拉着五六岁的孩子从公园里出来。孩子手里拿着棉花糖吃得开心,老人手里拿着充气锤、风车、布偶马等玩具。
老太太说,腊月二十六,她从河北来北京跟儿子一家在北京过年。初一开始带着孙子逛庙会,孙子吃肉串、买玩具、玩游戏,她都满足,也不在乎花多少。老太太说,“花了不少钱,一般他说要,我就给买,就这一个孙子,他开心就成,咱也不缺钱。”
年轻人不在乎花销就图个乐
人物:3个年轻人
花费:超过500元
庙会:厂甸
2月3日下午2点半,在陶然亭公园北门,3个年轻人,两男一女从厂甸庙会出口结伴走出。其中一对情侣手里各抱着近一人高的棕色布偶熊,另一个男生手里拿着两串糖葫芦和一架风车。
“这两只熊都是套圈套的,花了280元。”女生笑着说,套圈赢的布偶熊算下来肯定比在外面买贵得多,但是就是图个好玩,“看看新年运气如何。”
这位女生说,除手上的玩具,他们还在公园内的滑雪场玩了一个多小时,花了150元,加上湖面溜冰和吃小吃,总开销超过500元。“在庙会上光转悠看别人玩,多没劲啊,一年就一次过年,得好好玩玩儿嘛。”
本版采写/新京报记者 李雪莹 李馨 黄颖 朱自洁 赵力 吴振鹏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