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春节之后,孩子们收到的压岁钱都成为家长面临的一个难题:如何管理这些钱?如何让孩子正确使用这些钱?如何培养孩子正确的金钱观和消费观?还原压岁钱本来的面目和意义,用“压岁书”、“压岁言”取代压岁钱等等,成为很多家长和教育工作者对这一现实问题的呼声。
学学中国香港新加坡的“寒酸”
□朱俊中(中学教师)
妈妈晒过年红包“收入”:最土豪宝宝5天收5.1万元。每年春节,压岁钱不断“涨价”,攀比风愈演愈烈。不少家长面对直线上升的“压岁钱行情”,不觉“囊中羞涩”,深感“压力山大”,期盼着压岁钱能“降温”、“还原”。
不知何时许,红包的“内涵多少”已成为衡量祝福分量的“天平”,其真正的内涵却渐渐被人遗忘。于是,面对这个“扭曲的天平”,爷爷、姥姥、舅舅、叔叔、阿姨、兄长……一个个出手不凡,几天下来,“千金小姐”、“万元公子”应运而生。然后,小土豪们大把花钱,“开学经济”、“黄金高峰”潮涌而来。面对如此“牛市”,不妨去学学新加坡华人和中国香港人的“寒酸”样。
新加坡的经济发达,但在压岁钱上反而最吝啬。每逢春节,新加坡家长给孩子派发的“红包”,数量虽多但分量很轻。打开“红包”抽出的可能只是一两张二新加坡元票面的新币,最多也就是10新加坡元,不到人民币50元。不过,孩子们也并不介意,因为孩子们互相“攀比”的是谁拿了多少个“红包”,而不问你拿了多少压岁钱。在新加坡人看来,“红包”的作用只在于给孩子过年的气氛,增加家庭的温馨,是区别其他节日的一项内容。
香港人过年红包也很“寒酸”,一般仅10港元。他们认为,压岁钱作为传统文化的载体,其本意更在于祝福。“最初的压岁钱并不是真钱,而是像玩具,上面刻着‘长命百岁’之类的吉祥话,是长辈给孩子们的祝福、关心、关怀,充满了亲情。”香港人仍然认真保留和传承这种传统文化的精髓,重在精神感染和祝福。
压岁钱水涨船高,反而让越来越多的家长感觉到红包越包越厚,情感却越来越淡。因此,不妨给压岁钱涨价风“刹刹车”,不让传统习俗功利化。
用“压岁书”取代压岁钱
□欧阳志(教育工作者)
“压岁不必都用钱”,随着压岁钱的水涨船高,越来越多的人提出用其他更有意义的方式代替压岁钱。因为沉甸甸的压岁钱背后,是对许多孩子心灵的一种侵蚀:一方面,让孩子们耳濡目染了一些复杂的、丑陋的社会交际行为,接受了一次畸形教育;另一方面,容易无意间对孩子们进行拜金主义的教育,刺激孩子养成乱攀比、乱炫耀、乱消费的心理,很大程度上偏离了给予压岁钱的初衷。
所以我们提倡对“压岁钱”这一民俗注入新鲜的元素,让压岁的内容创新化、丰富化。比如在这特殊的时刻,“压岁书”、“压岁言”等压岁的诸多形式都值得大力提倡。
给“压岁书”,实际上送给孩子的是精神食粮,是培养孩子读书求知之路明智之举。“书”是精神,钱为物质,过年提倡移风易俗,若用精神“压岁”,品位提高了,也便于和某些陈规陋习“诀别”。“钱”的价值有限,“书”的意义深远,一本蕴意深远的“书”,孩子受到启迪可以受益无穷。“压岁钱”用完了也就没了,但压岁的书寄托着长辈的希冀与心意,让人难以忘怀,又可以长时间保存,是孩子们的一笔精神财富。
通过压岁钱学会理财
□严阳(中学高级教师)
据媒体报道,过年期间,河北邢台的军军收到了5000元压岁钱。第二天,就在商城买了1000多元的玩具。为了教育孩子不乱花,民警和父母合演了一场压岁钱被偷的骗局。这条新闻让人哭笑不得。
因为家庭关系和睦,收入水平不错,动辄给晚辈几百上千的压岁钱,成为很多家庭的常态。但对孩子来说,与社会的接触非常有限,如何合理使用压岁钱就成了一个需要正视的问题。
从做父母的角度来说,应该充分认识到,孩子需要会生活,而消费观念和消费习惯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做父母的应该充分利用一切机会向孩子进行这方面的教育,使之早日形成正确的消费观与消费习惯。
比如,平时去超市或者商店购物的时候也带上孩子;在购物过程中,可以将自己为什么选择这种商品而不是那种商品的考虑告诉孩子,与孩子进行适当的交流。当孩子的压岁钱数额较大的时候,父母将一部分或者大部分代为管理是应该的,但也可以给孩子留一部分,并与孩子讨论怎样使用这些钱,帮他们出出主意、把把关。
孩子们收到大笔的压岁钱,恰恰给我们对他们进行相关教育提供了机会。假如我们能够充分利用这样的机会,更多地进行这方面的教育,让他们早日形成良好的消费观念和消费习惯,甚至于懂得如何理财,那么,今后何须再为这方面的问题而烦恼?
把压岁钱当作成长教材
□许朝军(教育工作者)
随着近年来压岁钱的不断“水涨船高”,其越来越陷入一种让人“爱恨交加”的复杂感情,压岁钱已经成为青少年春节之后面临并亟须解决的一个成长困惑和难题。
重拾压岁钱的积极意义和存在价值,关键是要把“压岁钱”当作一个良好的成长“教材”去解读,既发挥压岁钱的作用,又凸显“压岁”的美好意蕴。
首先是家长尤其是家庭中的长辈应及时和孩子进行沟通,和孩子一起通过阅读相关资料、查阅网络等,明白压岁钱的意义和文化底蕴,明白压岁钱只是一种形式,而最需要体会和感受的则是压岁背后长辈和亲朋对自己的爱与呵护,让孩子们正确而科学的认识压岁钱。
其次是结合春节结束的关键时刻,和孩子一起开展“清理钱柜”活动,让孩子对压岁钱进行科学的清理,并鼓励孩子先制定出自己的理财计划,然后和孩子一起结合压岁钱的数目完善理财使用规划,引导孩子科学使用压岁钱,用压岁钱解决自己的上学购买文具、学习资料、课外读物等之需。
更关键的是,家长和亲朋还要积极结合文明家庭氛围营造等,采取新颖而别致的其他文化用品、生活用品等逐步代替压岁钱,用更加新奇而富有意义的举动为压岁增添别样的内涵。
此外,学校也要在春节后新学期开学之际,结合学生过年期间拥有压岁钱引导不当容易陷入消费误区甚至影响全面健康成长的实际,把“如何花好压岁钱”当作新学期入校教育第一课,通过班队会、校园广播、黑板报等教育引导方式,让孩子做到科学理财、理性消费、珍爱亲情、健康成长。
如此一来,在干预压岁钱的同时,也实施了科学而富有意义的成长教育引导,何乐而不为呢?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