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1:核心报道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A11:核心报道

扶贫新地标:阜平攻坚一年记(2)

总书记视察后扶贫力度加大;官员称有些村民“等、靠、要”观念严重;村民争取扶持资金依然很难

2014年02月10日 星期一 新京报
分享:

  (上接A10版)

  龙泉关镇一名干部称,省教育厅一位领导视察骆驼湾村时,听说孩子们上学要去镇上或县里,很辛苦,当即建议建一所小学。

  顾家台,是习近平阜平之行走访的第二个村,距骆驼湾约3公里。

  去年,顾家台村的危房,按照9000元每户的标准重新修缮,村里还硬化了路面,花费几十万装修了戏台,花费近300万修了一道塘坝,建了集中养猪区、打了水井。

  驻村干部郄志忠说,修塘坝的钱是工作组从省里协调来的资金,他们还动用个人关系,请水利专家论证。

  县里还为村里引来一个毛巾厂,雇佣了村里20余名妇女,每月收入近千元。

  让村民们兴奋的是,一家北京的单位投资几十万,在村里建了一家数字电影院,号称是“中国第一家村级数字影院”。

  电影是免费看的。影院开映那天来了很多村民,放映的第一个片子是《让子弹飞》。这是其他村子没有的优待。

  受惠的,不止是这两个村子。

  官方材料显示,截至2013年12月25日,阜平县共收到上级专项资金12.61亿元,比前一年增加近一倍。

  来自上级的专项资金,远远高于当地的财政收入。实际上,2013年,阜平县全部财政收入只有2.38亿元,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64亿元。

  阜平还获批了省级经济开发区。资料显示,2013年,阜平谋划实施1000万以上的重点项目116项。

  这是个让附近的贫困县羡慕的数字。同为贫困县的某县官员称,其所在县这一年能争取到的扶贫项目,过千万元就算是难得的了,对口扶贫款不到3000万元。

  有些村民更愿直接“分钱”

  扶贫官员认为有些村民“等、靠、要”想法比较严重,转变观念仍是重要工作

  11月底,上一批驻村工作组撤出时,开了一个座谈会。几名村民听工作组的领导说,顾家台这一年所有项目花了1400多万。

  这些项目,要得到村民的理解并不容易。比如村里修路时,拆了40多个猪圈,为了让村民有地方养猪,在村西头又集中修建了40多个猪舍,村民就和官员们的想法不一样。

  按照官员们的设想,把村里的猪都集中起来,方便管理,而且有利于卫生。

  但是村民认为,因为年轻人都进了城,留下来养猪的大都是老人,集中饲养的话,他们喂猪就要拎着泔水走上几百米山路,这是人为制造麻烦。

  官方考虑弥合这些分歧。龙泉关镇镇长刘俊亮说,村里已经在北侧和东侧选了两个地方,过了春节就开工,让村民就近喂猪。

  同样的纠结,也发生在骆驼湾村。

  村里的鸡棚连同两排房子,耗资100万,能容万只柴鸡,这是前任县委书记在2013年上半年落实的项目。

  工作组来之后,在村里打了3口井,其中一口井的水质达到了矿泉水的标准。按照工作组的计划,有一家公司投资近千万,建自来水厂,土地手续从去年8月份就开始办理了。

  问题是,这口井就在鸡棚附近。如果建矿泉水厂,鸡场就要搬迁。村民疑虑,这百万的投资是否打了水漂。

  一名镇干部称,工作组临走时建议,建了水厂,鸡棚也还可以继续利用。

  作为村干部,顾润金的疑惑还在于,矿泉水厂每年的利润归谁。“之前工作组说了几次将来利润归村里,但临走时又说利润归乡里”。

  两种思维方式,也在磨合中。

  郄志忠,是顾家台村工作组组长,副厅级巡视员。让他感触很深的是,村民“等、靠、要”观念比较严重,工作组刚驻村时,就有村民希望工作组给他们分钱。在他看来,转变村民思想仍然是重要工作。

  在一名村干部看来,驻村干部级别高,是省里派来的“大官”,脾气也大,村里的干部经常“挨骂”。

  驻村组组长张玉奇承认,他确实发过两次脾气,但也是有原因的。

  一次是村里修通往养殖场的公路,虽然是县交通局主导修建,但村里也派了干部监工。他看到公路护坡修建明显不合理,村干部却没有制止。

  还有一次,张玉奇也发了火。村委会负责建村里戏台,钢筋细得可怜,旁边摆的水泥也像“豆腐渣”一样。他随即叫停了工程,重新协调专家规划,要求按标准建设。

  “不能我们走了,留下豆腐渣工程,那才会挨骂。”张玉奇说。

  养殖基金还没发下来

  村民搞养殖资金不足,难以为继,而因为缺少担保,向银行贷款比较困难

  骆驼湾的大部分青壮年都在外务工。有驻村组干部曾表示,要真正致富,吸引年轻人返乡发展很关键。

  从去年开始,包括唐荣斌的儿子唐俊峰在内的几个年轻人开始回到村里,他们希望借助村里100万元的养殖基金,养殖肉牛。

  这笔钱在去年上半年就已经到了镇里的账上。那是驻村组争取来的钱,目的是推动村民搞养殖。

  今年1月,唐俊峰的牛场已经建起几个月了,几个人投资50余万元。因为山里禁牧,草料要花钱买。唐俊峰说,积蓄所剩无几,快难以为继了。

  但是大半年过去了,唐俊峰还是没拿到这个基金。

  “刚开始说建牛棚、买了牛就给这个基金,后来又说建了合作社才给。合作社花了四五千元办手续,还是没见到钱。”唐俊峰说。

  顾家台的养殖基金也没发下去。这事也让工作组组长郄志忠发愁。

  郄志忠说,有些村民认为这钱是白给他们的,很可能就不还。工作组想了很多办法,比如搞“村民连保”,但没有村民愿为别人做担保。目前,还是没制定好发放方案。

  唐俊峰牛棚对面的一个养羊户,自称两个合伙人每人借了10万元的高利贷,每月的利息就有5000元。

  辞去工头工作回村养羊的村民张风忠,也借了高利贷,而且利息更高。

  张风忠曾找过工作组帮忙贷款。工作组领导给县一家银行的行长打了个电话。但银行说,要用两套房抵押,或者找一个在政府工作的人担保。他到保定市区找了担保人,还是不行。

  张风忠告诉记者,县银行的人不愿去保定市区核查,理由是保定这么远,他才贷三五万,不值得。

  在顾家台村,4名村民养兔每家花了四五万,但租的4亩地只建了一半。他们说,因为没钱,剩下了两亩地,只能等开春能借到钱再建。

  龙泉关镇的几名负责人也在担心,这钱借出去能不能收回来,效益不好或亏损了怎么办。

  不过他们很快等来了好消息,春节之前,中办国办印发了《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

  这份意见提到,扶贫专项资金要到村到户,切实使资金直接用于扶贫对象,还要完善金融服务机制,增加贫困地区信贷投放。

  这正是唐俊峰最关心的问题。

  41岁的唐俊峰向记者说起他的梦想:拥有自己的养牛场,“到时候,在县城买房,做个真正的城里人”,如今他还在坚持这个梦想。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