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时间:2014年2月11日
地点:护国寺小吃起源店
事件:元宵制作
桂花香馅裹胡桃,江米如珠井水淘……随着元宵机不停地摇荡,五颜六色的什锦馅裹着白色糯米粉,渐渐变成圆圆的雪球,美味的元宵就这样“出生”了。记者前天来到护国寺大街上的护国寺小吃起源店,探秘元宵摇制的全过程。
原材料:慢工出细活
北京人吃元宵,好的就是“现摇”的鲜乎劲儿。
前天下午,护国寺小吃起源店门口,“现摇”的12种口味元宵所剩不多,买元宵的人却排着长队。
而50米外的加工车间里,年轻的肖金魁师傅正和两名工作人员,在开动的元宵机旁忙碌。“这几天至少得安排三四名师傅轮番上阵,歇人不停机”,经理李秋华说,师傅们每天凌晨3点多就得来加班,节前,一天得“摇”上百次约1800斤元宵。
摇元宵,要先把主要的原材料糯米泡好。“这米至少泡10多个小时,没了就得赶紧泡上”,肖金魁说,水不能太少,要把桶里的糯米完全浸透。
待泡够时间,糯米被盛入竹筐沥干,然后用磨面机磨成糯米粉。“磨的速度不能太快,也别一下倒太多,否则磨出来的粉就不够细腻,影响口感”。
而另一大原料——元宵馅,更要提前好几天备好。呈现在记者眼前的,是五颜六色、大小几乎一致的小立方块,“这是把馅搅拌后,放到一个模子里,使劲拍打瓷实,然后工人们用刀切的”,李秋华强调,元宵馅太软不行,摇时不易成形。
摇元宵:过水3遍方完成
所有原材料齐全后,真正的“摇”元宵这才开始。
车间里还摆放着个老物件——笸箩。肖金魁说,这是过去手工摇元宵的工具,很耗体力,如今很少用了,取而代之的是小吃店改制的一台元宵机。不过,“摇”的火候,仍要师傅来把握。
开启了元宵机,肖金魁先倒入糯米粉,五颜六色的什锦馅则在筐子里先沾上水,随后也放入机器,反复转圈翻滚,很快沾上一层层白色糯米粉。
“过水很关键”,肖金魁说,如果不过水,糯米粉在馅料上很难挂住,摇出来的元宵个头不足,口感较硬,糯性不好。“一共得过3遍水!”
约15分钟后,元宵经3次摇制,越滚越圆越瓷实,糯米粉一层黏附一层,外观蓬松白亮,似覆盖了细细的绒,一锅新鲜元宵这才完工。
今年的元宵节恰巧赶上情人节,店里新推出的玫瑰、巧克力口味元宵尤为走俏。“玫瑰馅、巧克力馅原来准备一天的量,不到半天就卖光了”,李秋华说,不少年轻人专等这两种馅,两种口味每天卖出600斤。
本版采写/新京报记者廖爱玲 本版摄影/新京报记者尹亚飞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