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3:时事评论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A03:时事评论
下一篇

玉兔卖萌,科学传播找到大众嗨点

2014年02月14日 星期五 新京报
分享:

  ■ 一家之言

  “Hi,有人在吗?”昨日上午8点49分,一句普通问候在微博上引起网友极大关注,短短1个小时,它被转发34448次,评论24288次——因为这是“@月球车玉兔”在时隔19天后首次发声。

  1月25日,玉兔号故障。“@月球车玉兔”通过微博宣布“啊……我坏掉了”,玉兔号被网友们称作“用生命在卖萌”,其命运牵动人心,就连美国宇航局也在其中文官微写悼词:“玉兔本来就属于月球,现在算是到家了”。但令人欣喜的是,玉兔如今全面苏醒了,“@月球车玉兔”还发出问候微博。

  尽管还不知道是谁在替玉兔发声,“@月球车玉兔”是否是月球上那只“玉兔”的官微,也不确定。但是,“玉兔卖萌”已经是科学传播的一个创新。当拟人、微博和实时直播结合在一起时,就不仅有情节和故事,还有情感和同步,科学再也不是深奥难懂的深沉面孔,而是寓于接地气传播中。

  通过这个以玉兔“第一人称”发布的微博,人们不仅知道玉兔在干什么,还知道了玉兔探月原理和为何要探月。如玉兔登月之际,就在微博贴出自己的玉照,还发布了《一只月球车的自我修养》,称“本兔的‘三维’是:高1米1,长1米5,宽1米。体重……(咳咳)140公斤……既然是奔月,首先我得有一对翅膀……不过不是用来飞,是用来获取和保存太阳能的电池帆板”。

  在对话、戏谑甚至自我揶揄间让公众了解玉兔,也科普其如何执行探月任务,这远比嫦娥奔月的故事更吸引人。毫无疑问,“玉兔卖萌”式传播策略,刷新了公众的既有认知——它对网络表达体式的拿捏、对网民“嗨”点的深谙,都让这种传播充满开放性、去政治化色彩和娱乐精神。正因如此,当玉兔号遇麻烦,网民没有奚落,而是牵念挂怀,这也消解了它因故障衍生的尴尬。而今,玉兔赶在情人节暨元宵节前“满血复活”,也让网民喜大普奔。

  从“玉兔日志”曝光,到玉兔卖萌,别具新意的传播策略,找到大众嗨点,没有什么比这更好的社会效果了。

  □张田勘(学者)

  相关报道见A04版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