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调查140人,67名父母在京的受访者中,超7成选择回家和父母团圆
| ||
| ||
|
新京报讯 间隔19年,元宵节和情人节才能够同一天邂逅。这一天你怎么过,选择看父母还是会情人?
新京报记者调查140名在京工作、生活的市民,68%的受访者感觉昨日的北京街头,比起元宵节,情人节的味道更浓一些。不过,父母在京的受访者中,超7成表示选择回家和父母团圆。
近7成人认为街头情人节味浓
受访的140位市民均是生活、工作在北京的中青年人。提到昨天的日子,其中75人表示首先想到的是父母。“给我记忆最深的是小时候爸妈带我一起揉汤圆,那时候是当捏泥巴一样边玩边做。”“我们小时候元宵节还要被父母驮着到街上去看花灯。”
虽然调查显示,元宵节撞上情人节,家人“获胜”。但95名受访者坦言感觉街头还是情人节的味道更浓一些,占总人数的68%。这些受访者表示,在京城多个商圈,随处可见装点的心形霓虹灯以及情人节的促销广告,鲜花和巧克力的生意也颇为火爆。相比之下,元宵节灯会等则越来越少。
父母不在京 近半数人不出门
有67名受访者的父母目前也在北京生活,仅有11人表示昨天外出和恋人过“情人节”,其余大都选择回家团圆,有27人“两者兼顾”,选择带着“另一半”一起回家和父母团聚。“今儿这日子,我就不出去添堵了。”父母不在北京的73名受访者中,31人表示在家里过节。
“对节日没太多感觉,幸福不在这一天,出门哪儿都要排队,还得多花钱,不如选择其他时间庆祝。”不打算出门过节的曹女士说。
■ 双节之情
先陪父母亲 再过情人节
何女士与未婚夫张伟(化名)都在媒体工作,今年春节期间张伟求婚成功后,两家老人不停催婚,甚至备好了黄历。昨天是两人的第一个、也是最后一个情人节。
昨天“双节合一”。张伟把采访压缩在了上午。听从未婚妻的安排:张伟先来娘家接她,陪准岳父母吃完汤圆后,小两口再出门找节目。
28岁的王女士,在一家私企工作。去年交了男朋友,计划今年结婚。元宵节、情人节“撞车”,陪父母还是要浪漫?“元宵节我俩都不陪父母,说不过去。”王女士说,她和男友都是独生子女,“冷落谁都不合适。”
和家人、男友商量后,王女士决定兼顾——先陪父母,再陪男友父母,两个人再过情人节。
昨日中午,王女士向单位请假,陪父母去超市购物,回家后帮爸妈准备食材、做饭。晚上,男友也提着点心、水果来到。
晚餐后,陪父母聊了天,两人去男友家。男友父母也在张罗饭菜。再坐上饭桌时,已经近19时。
最后的时间是他们俩的,虽然有点累,但她还是计划和男友一起去后海散步,找个安静的酒吧过二人世界。
别人过双节 我选择加班
在国家某部委当公务员的小李昨天过得就没有那么丰富。
她是85后,目前单身。小李说,早上上班的路上就已经感受到节日的氛围,但给她最大的感触还是大街上的很多卖花者和手捧鲜花的人,尤其是玫瑰花,让她觉得情人节要比元宵节的氛围浓烈。
“没有男朋友,回家过年父母也催,工作的圈子接触的人也比较少,所以现在还只能单着,没办法。”正在加班的小李说,幸亏排班的时候她被安排在了昨天,要不然还不知道该怎么过呢。
“如果不上班,一个人在宿舍还真挺难过,现在上班晚上肯定要加班,最早也得晚上7点才能下班,自我感觉还挺好。”小李说。
李先生和小李的情况恰好相反,他有女朋友,但还是选择了在单位值班。“这几天正和女朋友吵架呢,还不如在单位值班,这样既不用过节,也不用再和女朋友怄气,还能赚钱,一举多得。”
虽然这么说,但李先生还是觉得昨天情人节味儿浓,“心里还是很想过节的,看到大街上拿着玫瑰的情侣,谁不想和心爱的人在一起过节呢”。
■ 双节之礼
玫瑰“凋”元宵“俏”
玫瑰进价高,花店销量减
“要玫瑰花吗?”昨日,北京花乡花卉市场,几乎每家店铺门口都站着好几个人拉客。玫瑰花单买要七八块钱甚至十块钱,蓝色妖姬单买20多元一支。
多家店铺老板表示,钱挣得没去年多,“今年玫瑰花进价贵。”
鲜花店老板赵先生介绍,去年的玫瑰花才两三块钱一支,今年进价就达到了七八块钱。
据媒体此前报道,2013年的最后一场大雪造成昆明的鲜花被冻死冻伤,雪后花价一路飙升。
“累,还挣不上钱,你看店里,还有这么多花没卖出去。”赵先生叹了口气说道。
与鲜花市场的无奈相比,元宵市场则充满了欢乐气氛。“比去年卖得好。”昨日,亦庄经济开发区北环西路上的适佰家生活超市里,元宵柜台前的售货员一直很忙,不是在给顾客解释促销规则,就是在补货。
据售货员介绍,去年元宵节前后几天卖出了约2万元的元宵。而今年,仅昨日一天截至下午4点多,销售额就达到了8000元左右。“去年扎堆买,今年客流量比较平均,持续有人来买。”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