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02:文娱时评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C02:文娱时评
上一篇  下一篇

欧匹兹:超越于声音之上

2014年02月18日 星期二 新京报
分享:

  【音乐笔记】

  欧匹兹的演奏本身,是那种能够让听者超越于声音之上的富于灵感和力量的艺术创造,这样的时刻也是德国钢琴演奏学派的“独门秘笈”尽显其威力之时。

  上一次在音乐会听德国钢琴家欧匹兹演奏是在2002年3月10日,他与水蓝指挥下的中国爱乐乐团合作演奏了勃拉姆斯的两首钢琴协奏曲。这位当时已经以阐释勃拉姆斯钢琴音乐闻名乐坛的德国学派演奏家博大恢宏、精湛感人的琴声多年来始终令我难以忘怀。

  2月15日欧匹兹独奏会的曲目有着十足的德国学派风范,厚重而质朴,而且创意颇为独特——按照生活年代自然排列的三位维也纳古典作曲大师各自的最后一首钢琴奏鸣曲——海顿的降E大调第62(Hob.XVI:52)、贝多芬的C小调第32(Op.111)和舒伯特的降B大调第21(D.960)。这样的曲目无疑属于那种“难消化”的大部头。在贝多芬和舒伯特作品中,对演奏者、同时也是对听者的一大考验便是乐章的长度——贝多芬第32奏鸣曲虽只有两个乐章,但第二乐章的演奏时间长达18分钟;舒伯特的第21奏鸣曲的四个乐章演奏时间接近45分钟。如果演奏缺少吸引力,或听者不能被音乐打动,这些杰作就很可能会让人想到那些关于德意志性格的非善意的说法。就像马克·吐温讽刺德国文人语句的俏皮话:“每当德国的文人跳水似地一头钻进句子里去,你就别想再见到他了,一直到等他从大西洋的那一边再冒出来,嘴里衔着他的动词。”那些将听音乐当做喝着咖啡或下午茶放松心情的人,对于这样需要全神贯注凝神聆听方能感悟其美的作品,不会有兴趣和耐心。这或许是这一晚听众席远未达到“座无虚席”的原因之一。

  但真正的壮丽感,也正是在看似冗长的时间中呈现的。当欧匹兹演奏的贝多芬奏鸣曲的标记为“小歌调:非常纯朴和如歌的柔板”的宏大乐章进入第三变奏时,宽广的琶音仿佛驰骋于寥廓的天际,湍急的音流震动着听者的心扉。那种渐入佳境的升华之感,确实如贝多芬研究权威伦茨所描述的,“引领我们进入广阔浩渺的无限之中”。而欧匹兹的演奏本身,是那种能够让听者超越于声音之上的富于灵感和力量的艺术创造,这样的时刻也是德国钢琴演奏学派的“独门秘笈”尽显其威力之时。从老一代的巴克豪斯、肯普夫、塞尔金到当今的布伦德尔和欧匹兹,当他们的演奏出于最佳状态时,他们在其熟稔和擅长的德奥钢琴杰作中能够迎来这种超凡入圣的时刻。

  对于作品的高度忠实同样是德国学派的精髓之一。在舒伯特第一乐章中,欧匹兹像他的前辈和老师肯普夫一样,并不顾及这部与舒伯特第九交响曲一样有着“天堂般的长度”,将呈示部复奏,而且保留了谱子上对于返回呈示部非常重要的9小节导回乐句(转调过渡句)。欧匹兹的触键虽然不像米凯兰杰利、古尔达和布伦德尔那样刻意追求每个音的珠圆玉润和完美无瑕,但其饱满音色与作品的宏大感十分契合。

  正如英语谚语所说的“同一道闪电不可能两次从天空划过”,16日晚的莫扎特C小调钢琴协奏曲,在我听来,明显缺乏前一晚的感染力。莫扎特这首严峻的小调协奏曲不容易取得好的演奏效果,欧匹兹曾在两年前的夏天于美国坦戈伍德与波士顿交响乐团合作演奏这首协奏曲,得到的评价也不高。

  □王纪宴(北京 乐评人)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