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独特的历史、地缘和人口组成,以及西方国家与俄罗斯在乌克兰重要的战略利益,使得这个东欧国家始终处在两大势力的夹缝之中,国家政治也因此分裂,这也是18日的骚乱最深远也最重要的背景。向东还是向西,一直是乌克兰纠结不清的问题。
西方国家在乌克兰的主要利益
对于北约、欧盟等西方势力而言,乌克兰是抵御和遏制俄罗斯影响力向西方扩张的缓冲地带。
如果能让乌克兰加入北约或欧盟,西方国家的影响力将直接深入俄罗斯边境。北约甚至可以将军事基地建在俄罗斯家门口。
俄罗斯的西部邻国,几乎已经全部倒向欧洲和北约,只剩下白俄罗斯和乌克兰。
2/3民众亲西方
乌克兰大约三分之二人口讲乌克兰语,主要生活在中西部地区,倾向于更亲近欧盟。乌克兰族约占人口的77%。
俄罗斯在乌克兰的主要利益
乌克兰拥有俄罗斯传统的战略通道:黑海及黑海出海口。对俄罗斯而言,保证一个亲俄政权至关重要。乌克兰更是俄抵御西方挤压俄影响力的核心屏障。
目前,俄罗斯黑海舰队基地就在乌克兰塞瓦斯托波尔。每年俄向乌交纳一亿美元租金。
1/3民众亲俄
大约三分之一的乌克兰人口讲俄语,大多生活在靠近俄罗斯的东部地区,主张与俄罗斯保持密切关系。俄罗斯族约占人口20%。
乌克兰受俄罗斯文化的影响长达数百年,加入前苏联近70年。
尤先科(亲西方) 乌克兰第三任总统。
2004年9月
正参加总统竞选的尤先科突然中毒,一夜之间面部大变,似乎老了几十岁。他指责乌克兰政府下毒,而俄罗斯庇护涉案人员。也有传言称,下毒者是俄特工。
2004年11月
尤先科发动“橙色革命”,抗议被指舞弊的“当选”总统亚努科维奇,后这一当选结果被裁定无效。
2005年至2006年
尤先科在重新举行的大选中当选总统后,开始致力于乌克兰加入欧盟和北约的工作,引发俄罗斯极度不满。
2006年至2009年
俄乌关系恶化,两国多次爆发“天然气”危机,俄数度停止对乌供气。
季莫申科(亲西方) 乌克兰总理(2007年至2010年)
2007年5月
季莫申科在美国《外交》杂志上发表一篇《遏制俄罗斯》的文章,尖锐地批评普京政府。这篇文章激怒了俄方,称文章为“反俄宣言”。
2011年10月11日
基辅的一家法院以在2009年乌克兰和俄罗斯的天然气供应协议中滥用职权罪名,判处季莫申科7年监禁。
夹缝政治如何影响乌克兰
到底是亲西方还是亲俄罗斯,成为乌政治的永恒主题。而该国多任总统、总理的命运,都与这一难题相关。
1991年 乌克兰从前苏联独立。
2008年2月
俄总统普京警告,如果乌克兰加入北约,俄可能将战略核导弹对准乌克兰。
2010年2月
在俄罗斯对乌克兰的孤立和高压政策下,尤先科在新一届总统大选中惨败给“亲俄派”亚努科维奇。
2010年4月
俄乌签署新协议,把俄黑海舰队驻扎在克里米亚半岛的期限延长至2042年。作为回报,俄同意向乌方出售的天然气价格在原合同价格基础上下调约30%。
2010年7月
乌克兰总统亚努科维奇正式签署《对内对外政策原则法》,明确放弃了“加入北约”的外交战略。
2013年11月
为强化与俄罗斯的经贸关系,乌克兰政府决定暂停有关与欧盟签署联系国协定的准备工作。
2013年11月29日
民众在基辅集会,抗议政府暂停与欧盟签署联系国协定。
2014年2月17日
俄政府称将给乌克兰注入20亿美元来帮助乌克兰。
2014年2月17日
乌反对派会见德国总理,称欧盟将援助该国6.1亿欧元。
2014年2月18日
基辅的反政府示威者与警方激烈冲突,造成大量伤亡。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