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爱立信成为全球第一大电信设备商,这是“土狼”华为多年的目标,但之后,华为急于塑造新形象
| ||
(上接B10版)
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一贯内敛的华为也展开广告攻势。整个2013年下半年,华为P6手机广告词在公众领域遍地开花。在海外,华为也展开一系列市场攻势,包括赞助西班牙足球甲级联赛、意大利AC米兰足球队、德国多特蒙德足球队、英国阿森纳等一系列足球赞助活动等。此外,华为还把荣耀作为一个独立品牌推出,主打年轻时尚市场。
不过这些努力需要时间积累,对于全球的智能手机消费者来说,华为仍然不是一个具有号召力的品牌。
从“破坏者”变“维护者”
2013年,在接受法国媒体采访时,任正非曾被问及他眼中华为有哪些不足。当时任正非的回答是,华为正在进行国际化转型,华为也不知道什么是最好的国际化模式,所以正在摸索。
随着华为成为跨国公司,其地位的改变也带来了其周边商业生态的改变。目前,华为的七成收入来自国外,其15万员工在全球140多个国家和地区提供服务。华为提前向389家供应商支付的金额近10亿美元。
2014年春节前后,任正非发表文章称,华为要从以往的“规则破坏者”变成“规则维护者”,不参与企业级市场的价格战。“在行业市场里面,我们要保持合理的利润水平,不能破坏行业价值。”任正非2013年12月19日在企业业务座谈会上表示。
任正非称,“还是要利用盟军的力量,我只要搭着你的船,能挣点钱就够了,我为什么要独霸这个世界呢?……我们要用伙伴群把产品卖给客户群。”
2013年,华为向欧洲采购34亿美元,用于购买元器件、本地工程服务和国际物流服务等,预计未来在欧洲的采购量将会持续增加。
登顶后的华为面临全新的形势,在急于甩掉“土狼”标签的同时,华为力主保留内在的“乌龟精神”,但面对新业务和新领域的挑战,华为需要的外在新形象须具备这些特点:科技、时尚、有亲和力。在这个目标上,华为刚刚出发。
■ 观点
“坚持活下来,我们就强大了”
记者2013年曾在华为总部看到一个讲述移动互联网冲击通讯运营商的视频。在这个视频里,运营商花巨资铺设通讯网络,最后“吃桃的”却是互联网公司。
比如从2007年到2012年,移动数据流量增长了200倍,但流量收入却只增长了4倍;2010年视频公司Netflix占用了某运营商29.2%的带宽,运营商网络成本是300亿美元,但只带来20亿美元的营收。2011年腾讯占用某运营商37%的网络带宽,但只贡献了2%的收入。
甚至有不少华为的员工也认为:“华为不是互联网公司,一定要失败”。2013年最后一天,任正非在华为的内部讲话中再次提到互联网公司的冲击。
任正非认为这根本就不是个问题,华为是不是互联网公司并不重要,华为的精神是不是互联网精神也不重要,这种精神能否使华为活下去,才是最重要的。他表示,“不要为我们有没有互联网精神去争论,互联网有许多好的东西,我们要学习。我们有属于适合自己发展的精神,只要适合自己就行。五千年后,如果还有人想吃豆腐,就总会有人去磨豆腐的。”
“我强调的是,我们为信息互联的管道做‘铁皮’,这个世界能做‘铁皮’的公司已经只有两三家了,我们也处在优势,不要老羡慕别人。”任正非认为,未来3-5年,将是分配这个世界的最佳时机。因此在这个时候华为一定要聚焦,抢占大数据的战略制高点。“占住这个制高点,别人将来想攻下来就难了,我们也就有明天。”任正非说,华为在这个世界上并不是什么了不起的公司,其实就是我们坚持活下来,别人死了,我们就强大了。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