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7:书评周刊·历史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B07:书评周刊·历史

乌克兰 摇摆在东欧和俄罗斯之间

2014年03月01日 星期六 新京报
分享:
《乌克兰:沉重的历史脚步》
作者:赵云中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5年7月
定价:59.80
《乌克兰史》
作者:
保罗·库比塞克 著
颜震 译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2009年9月
定价:30.00

  近日,乌克兰国内发生的动荡,成为了世人关注的焦点。此前出版的我国学者赵云中著作《乌克兰:沉重的历史脚步》,美国学者保罗·库比塞克的《乌克兰史》,都对历史上的乌克兰做出了自己的研究。

  作为民族,乌克兰人与俄罗斯人有着怎样的渊源?作为国家,历史上的乌克兰与俄罗斯有着怎样的关系?今天的乌克兰与俄罗斯与欧洲国家关系,又出自怎样的历史背景?新京报特约学者闻一撰文,对此进行追溯。

  民族渊源 与俄罗斯同为斯拉夫民族

  在莫斯科公国的强权下,俄罗斯民族被赋予“大俄罗斯民族”的称谓,白俄罗斯地区的民族成为“白俄罗斯民族”,而“乌克兰民族”则被划归“小俄罗斯民族”。

  乌克兰这个称谓最早既不是民族的称谓,也不是国家的名号,它就是古罗斯西南部的“边陲之地”。在古罗斯语中,乌克兰就是“濒临边界的地方”、“国家交界之处”的意思。这个来自于地理概念的名称有着多重的含义,一是民族的,它是个众多的斯拉夫民族与其他民族居住和杂处的地区,二是宗教信仰的,它是个各种宗教集结、深有影响并相互对抗的地区,其中尤以东正教和天主教的抗衡为最,三是国家的,它在东西南北四个方向上都曾面对大国强权,都曾不得不在密室运筹、幕后纵横中求生存和发展。

  在纷繁复杂的关系中,乌克兰与包围它北部、东部和南部的基辅罗斯(后来是莫斯科公国、俄罗斯帝国和苏联)有过斩不断理还乱的关系。而在它的西部和西南部,乌克兰则先后臣服过波兰王国、奥匈帝国、希特勒德国,其双边和多边关系光怪陆离。

  从历史的进程来看,乌克兰的基辅曾是最早奠立基辅罗斯的地方。从国家的起源上说(尽管当时的基辅罗斯尚不是现代意义上的国家),乌克兰和俄罗斯是个不可分的斯拉夫民族大联盟。而从政治管理和制度上说,乌克兰和俄罗斯本是“一家人”。在基辅这个地方,当时的基辅大公从君士坦丁堡引进了基督教(后来在基辅罗斯被称为东正教。东正教的意思是“基督教东方正教”)并定为国教。在东正教从基辅向北部和东北部传播的进程中,留在乌克兰地区的斯拉夫民族逐渐形成了“乌克兰民族”,而北部和东北部的斯拉夫民族则形成了“俄罗斯民族”。在莫斯科公国的强权下,俄罗斯民族被赋予“大俄罗斯民族”的称谓,白俄罗斯地区的民族成为“白俄罗斯民族”,而“乌克兰民族”则被划归“小俄罗斯民族”。

  历史沉浮 被波兰与俄罗斯争夺

  大波兰王国和俄国成了恩怨不解的对头冤家,而乌克兰就不得不周旋于两个国家之间,在艰难维持的平衡中防止大国冲突、争斗,甚至战争带来的伤害。

  在蒙古大军入侵基辅罗斯时,乌克兰也遭受重创,基辅曾被劫掠一空。在蒙古大汗占领期间,整个罗斯国家经历了分解和重组的过程,乌克兰归属于立陶宛大公国。后来,立陶宛归顺波兰国并且接受了天主教。从此,乌克兰的执政者在三个世纪中(14至16世纪)不得不在两个强国之间求生存。于是,也是从这时起罗斯的东正教和波兰的天主教不和与抗争的种子就播下了。

  到了15世纪下半叶,在罗斯的土地上为争夺“谁是基辅罗斯的继承国”的斗争中,莫斯科公国日益强大,俄罗斯西部边界的土地(包括乌克兰西部和白俄罗斯西部)逐渐转向莫斯科,所以,从16世纪初始到17世纪初,俄罗斯(莫斯科公国)就与波兰国出现了更加激烈的边界之争。到了16世纪70年代末,经过一场争夺土地的利沃尼亚战争之后,立陶宛和波兰组成了“大波兰王国”。大波兰王国和莫斯科公国为争夺“边陲之地”不断地打仗,先是乌克兰地区的沃伦、波得拉谢、波多里埃、布拉茨拉夫和基辅地区归属波兰,后来,俄波又打了一仗,波兰不得不把斯摩棱斯克省、切尔尼戈夫省和北方省让给了俄国。

  1654年,乌克兰地区哥萨克赫梅里尼茨基起义的最后结果是,他所建立的“盖特曼”权力机构接受了对俄国的臣属。宗教纷争和农民起义的频发表明了乌克兰,还有波兰对这一事实的否认和抗争,波兰和俄国对相互之间边界土地的争夺随之更为激烈。

  17世纪中期,乌克兰的西部边界被分割成了两部分,“乌克兰第聂伯河左岸”土地归属俄国,“乌克兰第聂伯河右岸土地”归属大波兰王国。从17至19世纪,欧洲国家对东方土地的争夺和俄罗斯帝国对西方土地的争夺达到了极为尖锐的地步,而这种争夺的中心地区就是波兰和乌克兰。土耳其、波斯、奥斯曼帝国想掌控波兰和乌克兰,俄国想掌控波兰和乌克兰,而作为被争夺对象的波兰也觊觎向东方(即向俄国),首先向“乌克兰第聂伯河左岸”扩展自己的疆土。于是,俄国和欧洲国家对波兰的多次瓜分以及随之而来的乌克兰边界之地的反复变化、俄国与波兰之间的分分合合成了这一时期欧洲局势的主要风向标。

  在叶卡捷琳娜二世时(1762-1796年),乌克兰第聂伯河左岸地区的归属问题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叶卡捷琳娜二世竭力要把俄国的疆土扩展到更远的地方。在她执政的34年中,俄国进行了两次俄土战争,三次参与了瓜分波兰。这对乌克兰产生了颠覆性的变化,不仅原来归属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的乌克兰第聂伯河右岸地区归属俄国,而且乌克兰的南部地区:扎波罗热、黑海北岸等地区也成了俄国的领土,乌克兰全境归属俄国。从此,乌克兰第聂伯河左岸的这条边界线就成了俄罗斯帝国与欧洲国家的分界线,一个双方和多方不顾死活要争夺的地区。

  道路选择 俄罗斯的影响是决定性的

  从1922年苏联成立到1991年苏联解体,乌克兰的生存与发展都取决于苏联主体民族俄罗斯民族的利益与需求。

  进入20世纪,乌克兰成了各个国家、各种政治力量、各个民族和社会集团矛盾冲突集中与爆发的地区。1917年十月革命后,乌克兰人民共和国宣布独立。苏俄与德国签订了布列斯特和约,在乌克兰第聂伯河左岸地区建立起了“西乌克兰人民共和国”。1920-1921年间,波兰的皮尔苏茨基政权意图恢复“大波兰王国”,攻占了基辅,为争夺乌克兰全境的土地和深入俄国后方广阔领土而战,于是,爆发了苏俄与波兰的战争。其后,苏维埃政权在乌克兰的大部分土地上建立,但乌克兰西部,即乌克兰第聂伯河左岸的土地仍分别归属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和罗马尼亚王国。1922年12月30日,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和南高加索一起组成了苏联。从这时起直到1991年苏联解体,乌克兰的生存与发展都取决于苏联主体民族俄罗斯民族的利益与需求。

  由于乌克兰与俄罗斯有着“立国的渊源”、“信仰的共有”、“习俗的相通”,以及自1654年以来的分分合合和恩怨情仇的错综复杂的关系,因此它所承受的来自俄罗斯的惯力、推力、阻力就是决定性的。在当今世界上,乌克兰依然夹在西方国家和俄罗斯之间,这块“边界之地”被争夺、被利用、被发展、被推向一个已知的或者未知的命运的宿命不可能不再起作用。

  □闻一(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史所研究员)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