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02:教育周刊·教育Media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D02:教育周刊·教育Media
下一篇

需要重新定义“早恋”

2014年03月03日 星期一 新京报
分享:
扫一扫添加微信公众号“学习公社”

  【开栏语】

  教育Media是新京报教育周刊微信公众号“学习公社”(昵称学姐)与读者互动的平台之一,在这里,大家可以分享教育达人新颖独到的教育理念,可以参与学姐与粉丝们的线上线下活动,还可以享受学姐带来的各种免费学习的福利。

  近日,福建福安二中对男女生之间交往的规定在网络上引发争议,学生吐槽“不应长时间盯着异性同学看”的规定太过奇葩。如何防范学生“早恋”,北京十一学校校长李希贵的看法则很新鲜。

  □李希贵(十一学校校长)

  在教育部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工作期间,我们启动的第一次监测就是初中二年级学生的心理状况。在诸多指标中,有一项是关于学生叛逆期的确认。监测标准告诉我们,如果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出现了对父母的叛逆心理,则说明孩子的成长处于正常状态,反之,则不属于常态。看起来,正常还是不正常不能以我们的意愿去确定,其中自有规律和原则。

  其实,生理科学和心理科学都告诉我们,青春期是个体情感发育的关键时期。在此期间,异性之间的正常交往和由此产生的好感,不但正常而且必需。男女之间的情感,是人世间最美好、最值得珍惜的情感,如果一个孩子在特定年龄段没有这样一份特定的情感体验的话,反倒是人格不健全的表现,关键是我们如何对待孩子们的这一生理和心理现象,并有效地引导他们把握好这种情感的健康发展。

  长期以来,我们一直把男女生的交往过密定义为“早恋”,家长和老师都视之若虎,避之不及。当我们以这样一种如临大敌的心态,去面对、去解决孩子们自认为“很正常”、“没什么”的情感问题时,反差、错位和矛盾冲突便不可避免,教育效果也会大打折扣。

  在教育的策略上,我们需要为“早恋”重新定义。因为,如果我们一味地把男女生之间的过密交往,甚至把他们之间的好感定义为“早恋”的话,我们就很容易像王母一样在孩子们中间画一道天河,也很容易在焦躁不安中对他们做出一些过激的事情,而且也必然得到来自孩子们的抗拒和抵制。因为在对同一件事情的理解和定义上,我们与孩子们有了不可调和的距离,这种情形下的教育是注定要失败的。只有当我们把发生在青少年男女之间的所谓“爱恋”视为他们成长过程中必然会经历的好感时,无论是老师还是家长才能以一种平常的心态去直面这一现象,才能以淡定的态度与孩子沟通交流,有效的教育才会从此发生。

  几年前,曾经读到美国《科学》杂志上的一篇短论。加拿大的一位学者提出,随着基因知识的增加,“疾病”的术语需要重新定义,以防止人们把每一种基因异常都视为疾病。

  重新定义疾病,改变了多少病人的人生态度和医生的诊治方式!而我们重新定义早恋,也期待着改变我们老师和家长的教育。

  ●Reysol:早恋问题要让学生知道对学习不利的原因,统一用罚的思维去处理,只能让问题一直停留在学生规条中,无法彻底解决,继续影响下一代人!

  ●天启之红骑:真要学生不早恋,就要在思想品德课进行改革,灌输正确的恋爱观、价值观、世界观,从内心做功夫,而不是管外在的行为。

  ●舞霜——吕布:其实要杜绝早恋好难的,您校方有张良计学生就有过墙梯而已。唯有疏导,比如老师引导学生如何将注意力放在学习上,而不是恋爱上。

  ●于宛民:据十一学校的学生说,早恋很正常,老师和家长都知道。有俩人恋爱的,还一起考入了清华。我已经无法了解到现在00后的内心了。(摘自新浪微博)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