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2:社论·来信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A02:社论·来信
下一篇

“默哀”体现生命在政治天平上的分量

2014年03月04日 星期二 新京报
分享:

  ■ 社论

  开幕式上的默哀,这个没有预兆的安排,出乎两会一贯的程序之外,却又是一件本该如此的事情。这遵从了现代国家治理理念,以国民为大,给予生命至高无上的尊重。

  关注“全国两会”系列评论之一

  昨天下午,全国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在北京开幕。在会议开幕前,全体政协委员起立,为3·01昆明暴恐事件的遇难者默哀。在全国政协全会的历史上,这样的集体默哀还是第一次。

  全国政协委员迟福林在他的“委员日记”中写道,“在政协开幕式上,和其他人一起默哀两分钟,给我很大的感触,我称之为‘默哀的沉思’。面对几十个生命的逝去,心里很沉重。开幕式上举行默哀仪式,在我印象中是第一次,至少是我这7年政协委员经历中的第一次,这样的一个举动,表达了对生命的尊重,对民众的敬重”。

  这样的感触并非只有迟福林委员一个人才有。在全国两会前夕,发生了昆明暴恐案,29个同胞遇害,100多人受伤,同胞需要哀悼,人心需要安抚。我们国家一年一度最重要的政治活动,不可能视而不见,也不可能无动于衷。

  开幕式上的默哀,这个没有预兆的安排,出乎两会一贯的程序之外,却又是一件本该如此的事情。这遵从了现代国家治理理念,以国民为大,给予生命至高无上的尊重。

  一个国家最大的事就是公民的权利与尊严,现代国家治理,就是从对每个公民,对每个同胞的生命,给予无上的尊荣出发。在全国两会这个讨论国家大事的场合,对几十条逝去的生命进行哀悼,也正是履行这样的政治责任。

  国家应是公民的庇护所,国家应最大限度地满足公众个体的合法诉求和权利保护。全国两会作为重大政治舞台,不仅应讨论各种宏观的政策,也应关注一个个具体的人,对于受害者的生命的追忆,这是国家治理以人为本的展现,也符合社会大众的心理诉求。

  在昨天的政协常委会工作报告中,政协主席俞正声谈到,要加强对社会治理的创新研究。以人为本,既是社会治理一以贯之的理念,又是创新的环节所在。因此,以人为本不光是低下头,而且还是张开口、迈开腿。国家治理的以人为本,不仅体现在开幕式的哀悼上,更体现在接下来政协和人大的提案和议案中。在2013年全国政协的5884份提案中,有1531份提案事关民生,直接与人本相关,有400多份提案事关环保,更与人本主义的增量有关。

  公众关注这次“开幕默哀”,实际上是关注每一个生命在国家政治天平上的分量。本次全国两会以对遇难同胞的默哀开始,以对国民生命和权利的尊重开场,也让大家对本次全国两会,在全面深化改革、增进国民福祉取得更大进展,产生更多期待。

  相关报道见A06版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