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09:文化新闻·艺术家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C09:文化新闻·艺术家

从特纳奖到奥斯卡最佳影片,探究英国影像艺术家跨界路

史蒂夫·麦奎因 艺术是诗,电影是小说(2)

2014年03月05日 星期三 新京报
分享:
▶士兵Johnathon Dany Wysoczan于2007年3月去世,享年21岁。

  (上接C08版)

  3金摄影→小金人

  “(不会涉及)歌剧,我从来没得到过相关的教育。”

  兼有艺术家和导演双重身份,记者喜欢让史蒂夫·麦奎因去比较两者的不同。对此,麦奎因说,“我并不觉得艺术界和影视界有多大的不同。对我而言,艺术是诗,电影是故事,是小说。”

  尽管麦奎因回答得很巧妙,但近日他却用行动表明了自己的偏好。人们会发现,在为艺术和电影分身无术时,麦奎因更倾向于后者。为了配合近期电影《为奴十二年》在好莱坞的一系列宣传活动,麦奎因上周低调宣布退出2014年HUGO BOSS艺术奖的评选。设立于1996年的HUGO BOSS奖项是古根海姆博物馆当代艺术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已经荣获过特纳奖等艺术界殊荣后的麦奎因,一尊奥斯卡小金人似乎对其更具诱惑。

  最终《为奴十二年》获得了第86届奥斯卡最佳影片等三项大奖证明了麦奎因选择的正确性。在此之前,麦奎因已是电影界的获奖达人,更被认为是继史派克·李之后最受瞩目的黑人导演。

  之前拍过无数的影像作品,但在麦奎因看来,他所拍的第一部剧情片是《饥饿》。该电影描绘了爱尔兰共和军成员鲍比·桑斯(Bobby Sands)生命中最后的六周。2008年,麦奎因因本片获得了戛纳电影节的金摄影机奖。2011年,《羞耻》(Shame)一片在第68届威尼斯电影节上首映,此后获得多个奖项。

  麦奎因说这样的主题或许也能用雕塑去表现,但事实上它更需要去叙述,“为此我用剧情片的形式去表现这一主题。我创作剧情片不是因为我想去把它做成这样,而是主题决定了它必须要由剧情片的形式来呈现。”

  在麦奎因的解释下,其转向商业片拍摄是水到渠成的抉择。在他看来,影像作品和电影创作都是其擅长之处。曾经在问及哪种艺术形式是麦奎因不会涉及的,他的回答是,“歌剧,我从来没得到过相关的教育。”

  ■ 作品解读

  《女皇与国家》

  2003年,麦奎因被政府任命为官方战争艺术家,这种身份使他有机会亲历伊拉克,与驻守当地的英国士兵接触,并感动于他们的战友情谊与勇敢无畏,在“艺术基金”的支持下,创作了这一作品。

  该作品由一个带有纵向抽屉的大型陈列柜组成,每个抽屉面板上是一整版阵亡士兵的头像邮票,这是整件作品的灵魂部分。照片上的他们或着军装或穿便服,相同的是一张张笑脸和难以置信的年轻。麦奎因说,“把阵亡士兵的肖像放到正式发行的邮票上,我认为这是一个亲切但却庄重的方式——突出了他们为了捍卫我们的国家,以生命为代价做出的牺牲。”

  《绿园城堡》

  2009年,麦奎因代表英国参加威尼斯双年展的作品,这部片子把视线投向威尼斯双年展举办地绿园城堡的非双年展时刻。此时艺术作品和艺术界的狂欢都已褪去,自然界的各种动物和植物慢慢占据了这个陷入沉寂的花园。和宏大且又闹哄哄的双年展比起来,这些或许是生活中不值得一提的小细节,却带给人复杂而丰富的感受,充满了浪漫、诗意和忧伤。

  《不动声色》

  这是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委约之作,创作于1997年,改编自巴斯特·基顿的片子《小比尔号汽船》(Steamboat Bill, Jr.)。

  麦奎因自己扮演了这个片子里的角色。4分半钟的短片里,他面无表情地站在那里。在他的周围,房子正在倒塌。短片中摄影的角度一直被人津津乐道。摄像机从不同的角度记录了麦奎因和他周围坍塌的房子。

  C08版-C09版编译:李健亚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