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家之言
只有在国家层面对雾霾致病进行更深入细致的研究,我们的治污和雾霾应急,才能更有的放矢,才能说服民众配合。
据新华社报道,“两会”期间,有人大代表建议建立国家层面的雾霾医学报告发布制度。全国人大代表、江西省卫生厅厅长李利说,发布雾霾医学报告是有必要的,社会在雾霾对人的健康究竟有什么影响及如何科学应对方面知识有限。陈立国代表也表示,“每次雾霾出现,媒体仅仅报道去医院呼吸科就诊的人数增加而已,但究竟有什么影响,公众却所知甚少”。代表们建议,雾霾医学报告应重点对影响人群健康的成分进行分析,揭示雾霾对民众相关疾病发病患病及对民众产生的急性影响,估算雾霾所致的民众超额死亡数、死亡率,评估雾霾的健康风险。
PM2.5、雾霾,眼下成了舆论热词,但各地的PM2.5里到底有什么,雾霾又会给健康带来哪些具体的伤害,人们多不了解。在一般人眼里,雾霾似乎只对有呼吸系统疾病的人群有显著影响,但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却指出,雾霾对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对孩子的生长发育及孕妇的早产等都有影响,特别是对肿瘤影响比较大。在国外,不少研究报告表明,雾霾会造成人的预期寿命缩短,死亡率增加。
不过,众说纷纭下,我们却未能看到一些详实的研究,及相关数据发布,钟南山也表示,从国内的雾霾致病来看,只有少数可信论据。之所以会出现这尴尬,是因我国对于雾霾致病的研究,关注得比较晚。此前只有极少数科研机构在关注这一问题,相关研究也处于保密状态,加之以前污染监测数据的不公开,以及一些地方环境监测数据造假,更加重了研究的困难。而代表提出的雾霾医学报告发布制度,就意在补足这块短板。
建立雾霾医学报告发布制度,有着许多好处。它可以唤醒一些地方政府和民众对雾霾污染的麻木。这几年来,雾霾频袭,但一些政府部门似乎对此不以为然,如在南京,雾霾天记者打电话到环保局,却被告知专家放假。对公众而言,普遍缺乏对雾霾的防护意识,更让人担忧。而雾霾医学报告发布,则有利于形成科学认知,带来应急和防护意识的提升。
国家层面对雾霾致病的研究,对于制定雾霾的预警和应急措施,同样有着不可忽视的指导作用。可以看到,目前不少地方都制定了雾霾天的应急方案。但是仔细斟酌,这样的方案多比较粗放,缺少详实依据。例如,雾霾里有哪些特征污染物(包括重金属、有机化合物等等);哪种污染物对人体危害最大;PM2.5污染,在不同浓度之下,与各种疾病的发生率存在何种联系,这些仍然未知。PM2.5分别在什么数值区间,学生可以安全地在室外任意活动;只能进行有限的,非剧烈的运动;必须停止一切户外活动,都缺乏认真研究。雾霾天不做防护,暴露于室外锻炼的人群,及室外工作人群(如建筑工人、快递员等)的身体健康水平长期内会呈现怎样的变化,也缺少相关的医学调查。显然,只有对这些进行更深入细致的研究,我们的治污和雾霾应急,才能更有的放矢,才能说服民众配合。
有报道说,针对雾霾致病,我国已在11个城市做布局监测,这无疑是个良好的开始。雾霾致病,这是一个急需揭开的谜题,期待代表们呼吁的雾霾医学报告制度早日成真。
□新京报评论员 于平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