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26:教育周刊·师之道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D26:教育周刊·师之道

杨春林,让“学霸”下得厨房的校长(1)

2014年03月10日 星期一 新京报
分享:
3月5日,北京五中分校学生在校园内举行义卖活动。

  【校长名片】

  杨春林

  北京市第五中学分校校长。1956年7月生,中学高级教师。

  1982年至1988年,在通县二中执教;1988年至2004年,在22中先后任教学主任、教学校长;2004年至2005年,在北京五中任教学校长;2005年至今,任北京五中分校校长。

  北京五中分校从创办至今,已有15个年头。此前经历的13年中考,成绩一直蝉联东城区第一。这样一所“学霸”云集的初中,可不是一个“书呆子”培养基地。除了要求学生有严格严谨的精气神之外,学校还要求每个毕业生必须“下得厨房”——毕业前学会制作“四菜一汤”的技巧。而把守这座高分学校并提出各种创新教育理念的,正是杨春林,一位知性而干练的女校长。

  寒假开学第一天,五中分校校长杨春林就到初三年级巡视,气定神闲的学生们让她倍感欣慰。

  北京五中分校位于北京中轴线上,紧靠皇城,明清时期这里是兵将局所在地。学校前身是北京五中的初中部。2005年4月,杨春林从北京五中调入五中分校当校长,更早以前,她还在北京市22中有过近10年教学副校长经历。

  “一件暗绿色的夹克衫,看上去特别年轻、干练。”这是杨春林多年前给语文年级组组长罗沂留下的第一印象。相处久了,杨春林给师生的印象则是真诚而质朴,大家经常能看见杨春林拿着小圆凳和教材,走向教室去听课。

  坚持严格得法的养成教育

  五中分校校园中,迎面而来的学生无论男女都是短发。杨春林说,这延续了老校长郝世林建立的一套严格的管理规定《师生一日生活规范》。

  “在放暑假前,我们学校就开始了对新初一的学生进行入学教育,从仪容仪表各个方面对学生提出细致的要求,并召开新初一的家长会,给家长介绍学校的教育理念。”杨春林说,一位新生家长对她谈起孩子时说:“孩子原来一点样儿都没有,到五中分校后,简直就变了一个人。早起不用叫,作业不用催,你们是怎么教导的?”杨春林说,对刚入校的学生,学校有一整套的入学教育方法。

  在日常生活中,学校将对学生的要求细化为简明好记的十一条“一日生活规范”,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对学生实施养成教育。从每天晨检直到静校,全天候、全方位向学生提出可操作性、可检查落实的规范要求,从而使孩子们懂得怎样打扫卫生、上课、待人接物等。

  “五中分校学生的美,不在外表而在内心。”杨春林说,这也是学校校风的一种表现,在如今复杂的社会背景下,学生的信息来源包含了很多不健康的东西,严格且得法的养成教育,能使孩子们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修养,奠定他们做人的基础。

  而正是对学生采用了“先框后放”的教育,五中分校才会在初三年级敢于放心对大部分学生考试实行无人监考。而学校一直为学生营造这种氛围,使孩子们在尊重和信任中成长。

  思路超前“激情胜于才智”

  与她共事近10年的罗沂这样评价杨春林:她是个思路永远超前的校长,不断把新鲜事物引进校园,带领大家一起创新。

  初三一模后,是冲刺中考最紧张的时候,可杨春林却敢在这时把五百多名初三学生全部拉去泰山训练,一方面让孩子们抒发情怀,一方面也是让他们释放压力。三年了,她陪着每届学生互相拉着、拽着、扶持着,一个个汗流浃背,一阶一阶地爬过几千级台阶,五百多人没一个掉队,全部到达山顶。在山顶的初三誓师大会,学生昂首挺胸、激情澎湃地抒发出自己的情怀。看到这样的场景,杨春林每次都会感动落泪。

  有人说五中分校这是小题大作,可杨春林却认可这样的观点——激情胜于才智,她说:“十四五岁就应该是充满激情的年纪。青春是一个人一生中最美丽的季节,而这种美丽应该与激情密不可分。再说,这也是让孩子们在最容易紧张的时刻,释放一下压力。”

  在杨校长的定义里,“成长的经历,不应该只是知识的学习。教育不只是在课堂。既然谁都躲不开中考,那我们就应该更好地去利用这个过程。”

  如今,师生们从泰山搬回来的石头作为“镇校之宝”安放在校园里,与碧瓦朱甍的古色小楼相映成趣。“学校的精神气质也全蕴含在这块泰山石之中了。”杨春林说。

  不仅走出北京,杨春林还鼓励学生走向世界。这些年来,五中分校学生的脚印已经踏上过美国、德国、奥地利、北海道、东京等国家和地区,出国比赛、演出、游学机会的增加,也培养了孩子们独立、勇敢以及善于沟通的能力。

  她回忆自己带领学生在欧洲演出时的感受,“汽车行驶在奥地利美丽的田野上,远远望去,沿着公路两边蜿蜒展现的每座村落中,教堂的小尖顶都是那么分明。每个周末,无数个家庭都会带着孩子们衣着整洁地来到教堂,月复一月,年复一年,不能不说这是一个自然而又有效的情感与道德的教育过程。”杨春林说,“这值得我们反思,教育应该植根于文化,并体现在每一个学生的精神和心灵。”

  ■ 特色课堂

  毕业时要学会“四菜一汤”

  学校开设的很多特色课程,其中烹饪课是一门颇受欢迎的必修课。从初一开始,学生不仅要学做糕点,毕业时还要学会“四菜一汤”。杨春林认为,初中生不仅要在学习和生活上有严格的规矩,还应该有对生活的热情,能掌握一些生活技能。

  一次,杨春林跟学生们一起做寿桃馒头,跟学生比拼谁做得更好看。她做的寿桃被学生们吃光了,“亲手做出来的,就是香。”而学生自己做的糕点却舍不得当场吃,都拿回家给父母吃。

  “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文化。如果我们都对自己学校的文化有独到的见解和追求,能够正确处理自己与其他学校的关系,做到‘各美其美,美人之美’,那么‘美美与共,天下大同’便是我们的未来”。

  D26-D28采写/新京报记者杜丁

  摄影/新京报记者 王远征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