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4:书评周刊·主题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B04:书评周刊·主题

伪书四大门派(2)

2014年03月15日 星期六 新京报
分享:
“黄帝:寡人什么时候写过这本《内经》了?”(设计台 词)

  (上接B03版)

  真假猴王派 王跃文状告“王跃文”

  真假美猴王这一派,作者名字真实存在,且一般为知名度较高的作者名,不过,书却并非知名度较高的作者所写,而是由取同一个名字的作者所写。

  2004年,湖南作家王跃文发现北京华龄出版社推出了作者名为“王跃文”的新书《国风》,并打出了“《国画》之后看《国风》”的宣传口号。在《国风》书中,有小字说明:“王跃文,38岁,河北遵化人氏,职业作家,发表作品近百万字。”事实上,河北王跃文原名王立山,做煤炭生意,在书商的授意下改名王跃文。

  同年6月,湖南王跃文提起诉讼,将河北王跃文、出版社等告上法庭,要求停止侵权,公开赔礼道歉,并赔偿经济损失50万元。法院认为,被告王跃文在没有发表过作品的情况下,宣称“发表作品近百万字”为虚假宣传,且改名行为,使人产生认为其作品是原告王跃文所创作,混淆了作品来源。最终,法院判决赔偿原告10万元,立即停止侵权行为。

  此外,王朔、冯骥才、叶永烈、池莉等作家也有类似的经历。贾平凹的长篇小说《废都》出版后,很快就在图书市场出现了署名“贾平凹著”的小说《废城》。叶永烈可以说是伪书的“重灾户”,仅仅2003年,叶永烈收集到的冒用他名字出版的伪书就达22种,大大超出了他自己的出书速度。

  2005年,周国平也遇到了另一个“周国平”。在北京图书订货会上,署名“周国平”的两本新书《纯粹的智慧》、《读禅有感悟》,前者特意用大号字体标出“周国平著”,后者在订货会征订时宣称是“周国平新作”。随后,周国平发表声明,强调“这两本书皆盗名之作,不是我写的”,“书的内容和文字风格也与我的作品迥异,十分浅薄和粗糙”。

  在声明里,周国平提出:“问题的严重性在于,我的遭遇不是个别的,在此之前已发生多起知名作家被盗名出书的事件,说明图书市场的混乱已达到何种程度。这类事件大致都是不负责任的出版社与不法书商的合谋行为。”他认为,对于伪书现象,治本之策必须依靠健全相应的法规,从整体上整治图书市场。

  案例

  1 辞书大王 “孕牛:怀孕的母牛”

  这一派别,只能是特例,伪书集大成者,王同亿当仁不让。王氏雄风,今人多不察,他曾号称精通13国语言,被媒体誉为“奇人”、“辞书大王”、“当代著名辞书编纂家”、“没有军衔的将领”等,“在20多年里主编、自编词典34部,字数两亿多,平均每天编撰3万多字”。一位新华社记者在报纸上发表过一张题为“著作等身”的照片,相片上王同亿主编的书摞起来正好和他一般高。

  王同亿主编的辞书,大量抄袭《辞海》、《现代汉语词典》等。上世纪90年代,有关单位起诉王同亿抄袭,王同亿及出版相关辞书的出版社败诉。然而,王氏如同小强,生命力旺盛,2001年,他编的《新世纪现代汉语词典》、《新世纪字典》、《新世纪规范字典》等辞书又出版面世,再度刮起王氏雄风。不过,最终,出版行政机关责成出版社收回劣质辞书。

  除了抄袭,王氏还善于“卖萌”。在果壳网,一位网友晒出了王同亿主编的《语言大典》上的“销魂内容”,其中一些词条的解释是这样的:“蛇皮,自蛇的皮制的皮革;孕牛,怀孕的母牛;牛鞭,用公牛阴茎制成的鞭。”

  王氏抄袭,制作伪书,已成“王同亿现象”,用以指代“以王同亿为代表的抄袭剽窃、粗制滥造、弄虚作假等炮制伪劣辞书的违法违规行为”。

  2 军事伪书 对真相、历史的犯罪

  军事类图书,是产生伪书的重灾区,在一战、二战等题材领域,多有伪作,例如,华文出版社2010年出版的署名“(美)斯莱塞”的《血战太平洋》,与京华出版社2004年出版的署名“(美)格里夫·科恩”的《喋血瓜岛》,相关内容高度重合。

  作家葛红兵接受媒体采访时,就曾举例为证:“比如温斯顿·丘吉尔写的《一战回忆录》和《二战回忆录》,我在剑桥的时候曾经读了英文原版,就发现中文版完全是套‘伪书’,被删节和修改得一塌糊涂。”

  在《我们身处‘伪书时代’》一文里,葛红兵认为:“这对读者是一种蒙骗,对作者是一种羞辱,对原作是一种冒犯,是对真相、对历史的犯罪。”

  3 心灵泔水 变质鸡汤喝了会吐

  心灵泔水,时下微博上引发网友共鸣的一个热词,来自这一句话:“所谓的心灵鸡汤就是用心灵泔水提炼的心灵地沟油做的。”用“心灵泔水”来形容通俗解读经典、感悟人生品味生活、成功励志的心灵鸡汤式的伪书,再合适不过。

  2006年,于丹主讲《庄子》系列讲座,视频还在“百家讲坛”制作,新书远未发表,伪书就已出现在地摊上。当时举办了打击盗版侵权新闻发布会,主办方摆放出了多种伪书,包括《于丹〈庄子〉心得》、《于丹讲〈易经〉》等。心灵鸡汤式的图书自有阅读需求,只是被不良商家秘密“调制”之后,它会变质成心灵泔水,不仅会引发生理反应,读者的精神状况恐怕也会受到影响。

  这时候,作家李零的话值得一听。在讲到读《论语》的恰当态度时,他说:“现在有人要请孔子当心理医生,把《论语》当心灵鸡汤,他自己的心病都没人医。”

  特殊案例 

  由伪变真的

  《黄帝内经》

  这一派别,特指古书。古代人喜好托古传道,假借古人之名写自己的文章,或往古人文集中加入自己的文章。按照伪劣内容的比例,可分为“全伪”和“半伪”。中国古代伪书有几何?《伪书通考》收录1100种,上世纪九十年代出版的《中国伪书综考》收录1200种,“但这些还不是伪书的全部”。

  在假托之作里,黄帝是“重灾户”。黄帝是传说中人物,假借他的名字,既安全,又能发挥较大影响。据《汉书》记载,以黄帝为名的书达到452篇,囊括天文、历法、五行、占卜、医学、道家、阴阳家、兵家、神仙术、房中术等,几乎无所不包,却全是后人所作,也就是说,全是伪书。除“全伪”之外,还有一部分书真伪夹杂,难以分辨。胡适考证《墨子》真伪,确定其中有些篇章是假的。梁启超考证“部分伪绝对决定者”,包括《老子》、《墨子》、《庄子》、《韩非子》、《楚辞》等多种。

  不过,数千年以来,对于这些古代伪书,人们积非成是,也予以接纳,最终它们成为了古代经典,被广为研读。这反映了伪书的演变过程,伪书同样具有社会文化价值。

  B03-B04版撰文/新京报记者 吴亚顺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