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字读新闻
药
公式能治病的植物,泛指一切可治病之物。如《周礼·天官·疾医》:“以五味、五谷、五药养其病。”
公式用药物治疗。如《诗经·大雅·板》:“多将熇熇,不可救药。”
最近,西安两所幼儿园未经家长许可在孩子没病的情况下给孩子长期服用处方药一事,引发了社会舆论的强烈关注。
一石激起千层浪。人们随即发现,这并非个例,吉林、湖北宜昌也存在类似的“药儿园”。“华佗用药,不过青粘漆叶”,并非“神医”的幼儿园教师,竟敢让孩子们长期服用国外早已废弃的“病毒灵”,这确实超出了一般人的想象。
有病吃药,这是常理。身体出了问题,要看医生,要吃药。社会出了问题,也要吃“药”。陈独秀就曾赞吴稚晖《青年与工具》一文“无一语非药石”,鲁迅也曾以《药》为题,把脉旧中国的革命悲剧。但开药是个技术活,病有千般,药有万种,对症下药,方能药到病除;药不对症,贻害不浅;无病吃药,更是自讨苦吃。
“药”能治病,能防病,古代还有很多帝王求过长生不老之药。但俗语云:“是药三分毒。”古书上也说,“医师掌医之政令,聚毒药以共医事。”从语言学角度看,如果把“药”翻译成英语,除了medicine,还有drug,要注意,drug还有一个意思,就是毒品。没病吃药,也有危险,古语犹言在耳:“服药求神仙,多为药所误。”可见,用药要小心,要对“药”多些敬畏,不要随便把人当成小白鼠,也不要把药当成口香糖。
当下,改革进入深水区,社会生活出现了不少的问题。面对诸多社会问题,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药方,但并非每个人都是“神医”或“药王”,倒是不吃药却在电视上大喊“看疗效”的为数不少。幼儿园变成“药儿园”,一个孩子得病,全园孩子吃药,甚至没病也得吃点儿,要预防孩子得病给学校带来的不良影响与损失,事实上,这不是预防,这是基于利益追求的不可救药。
□李计伟 暨南大学华文学院教师,语言学博士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