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1:热点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A11:热点

中纪委纪检监察室增至12个

新设纪检监察干部监督室,机构改革后内设机构总数和行政编制总数保持不变

2014年03月18日 星期二 新京报
分享:

  不到一年时间,中纪委两度机构改革。继去年9月后,昨日中纪委监察部网站再“晒”内部组织架构图,内设的反腐最前线部门——纪检监察室,也两次“扩容”,从原来的8个增至10个再增至12个。

  12个纪检监察室“划片”分别联系国务院部门及相关单位、金融监管部门、央企,以及31个省区市。虽然地域分工不同,但这12个纪检监察室有一个共同的职能:“承办联系单位中管干部的违纪违法案件”。

  变化 监督央企力量从“混编”到“单列”

  据中纪委网站消息,纪检监察室的职能包括“监督检查联系单位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监督责任的情况;承办联系单位中管干部的违纪违法案件和其他比较重要复杂案件的初核、审查”等。因此,纪检监察室是以监督办案为主责的最前线的反腐部门。

  此前,被称为“八大室”的8个纪检监察室,具体分工为:一室、三室、四室,联系国家部委、央企;二室联系央行、银监会等金融监管部门;五室到八室联系31个省级行政区。

  目前的“十二大室”,分工为:“一室”联系中直、政法和宣传口的单位;二室、三室联系国家部委;四室联系金融监管部门;五室联系国资委和央企;六室至十二室联系31个省级行政区。

  也就是说,机构改革后,监督地方行政区的监察室,从原来的4个增至7个。监督央企的力量,从原来的“混编”在国家部委“队列”中(原来的一室既联系发改委、工业部等国家部委,也联系国家电网等央企),单独划出,由单独的纪检监察室专职负责。

  此前,中纪委主要在政府部门设置派驻机构,在党务部门基本上没有设置。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全面落实中央纪委向中央一级党和国家机关派驻纪检机构”,即纪检派驻机构不仅要覆盖政府部门,也要延伸到党务部门。本次机构改革,第一纪检监察室负责联系党务部门等。

  此外,这次机构改革新设了纪检监察干部监督室。“打铁还需自身硬”,自王岐山担任中纪委书记以来,多次对纪检干部提出这一要求。而且,对于违法违纪的纪检干部,中纪委网站不仅曝光,且大标题点出“纪检干部违纪”字样。例如去年12月25日,网站发布“4起纪检监察干部违纪违法典型案件”头条,通报了贵州高速公路开发总公司纪委原副书记唐春刚等人的贪污受贿行为。

  亮点 布局“打老虎” 反腐“去神秘化”

  十八大新一届中纪委成立时,中纪委内设机构共计27个。据2007年中纪委媒体开放日通报的信息,其行政编制800人左右。

  中纪委在“晒”出的内部组织架构图中注明:机构改革前后“内设机构总数和行政编制总数保持不变”。

  两次机构改革新设机构都靠“挤”

  也就是说,新一届中纪委两次机构改革,新增4个纪检监察室、1个纪检监察干部监督室,都是在“定编”的前提下,“挤”出了最前线反腐部门的空间。

  “空间”是如何“挤”出来的?中纪委对本次机构改革发文解读称:办公厅、监察综合室整合为办公厅;党风政风监督室(国务院纠正行业不正之风办公室)、执法和效能监督室整合为党风政风监督室(国务院纠正行业不正之风办公室);预防腐败室(国家预防腐败局办公室)、外事局整合为国际合作局(国家预防腐败局办公室)。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竹立家表示,王岐山就任中纪委书记伊始,就提出了“坚持标本兼治,当前要以‘治标’为主,为‘治本’赢得时间”。即通过“治标”、查办案件,形成“不敢腐”的震慑氛围。各纪检监察室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查办中管干部的违法违纪案件。中管干部的主体为省部级官员,两次机构改革增设纪检监察室,都是围绕“打老虎”重点布局。

  他认为,这次机构改革,撤并的部门也在围绕“打老虎”布局。如预防腐败室(国家预防腐败局办公室)、外事局整合为国际合作局,意在强化对“裸官”外逃的查办力量、震慑力度。

  组建宣传部系“去神秘化”延续

  值得一提的是,尽管为了增强“打老虎”的力量,撤并了多个部门,但这次机构改革,中纪委重新组建了两个非办案部门:在干部室基础上组建了组织部;在宣传教育室基础上组建了宣传部。

  十八大后,一向“神秘”的中纪委,采取了一系列“去神秘化”举措。如去年9月新官网上线后,加上昨日先后两次公开了内部组织架构图;还公布了纪检监察工作程序图,详解处理信访举报、查办案件、办理政纪申诉案件等工作程序。

  吴玉良、张军两位中纪委副书记和中纪委常委、秘书长崔少鹏,都曾做客官网,跟网友在线交流。

  中纪委相关负责人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曾表示,加大开门反腐的力量主要是让公众及时了解到反腐的各项举措和行动,看到国家反腐的信心和决心。

  释疑 中纪委是如何发现“老虎”的?

  12个以监督、办案为主责的纪检监察室,并不是办案的源头,而是“接管”信访举报部门的线索。

  也就是说,中纪委的办案流程通常为,信访举报部门先整理、审核线索;根据线索的来源,由负责联系的纪检监察室进行初核,初核阶段,可对核查对象采取“双规”措施;经初核发现确有违纪行为,遂进入立案程序;立案阶段如发现违法问题,则移交司法部门。

  中纪委传统的线索来源,主要是信函举报、电话举报,以及群众来访。自去年9月新官网上线后,网络爆料升温,原来的监察部12388举报网站日均接举报约300件,而新官网上线后,日均接举报升至800件。

  近来不少案件都是信函举报、网络举报同时进行。如刘铁男案,既有离退休老干部向中纪委递交举报资料,也有媒体人在网上实名举报。

  中央巡视组也是重要的线索来源渠道。如陈良宇案,即为中央巡视组发现的线索。

  特别是去年5月以来,中央巡视组的密度超过以往,至今已派出了三轮巡视,而且,去年起,中央巡视制度也采取了“一次一授权”、“巡视组长不固定”、“专项巡视”等改革举措。据中纪委统计,仅首轮巡视,有价值的线索比过去增加了5倍,发现了廖少华、郭有明、陈柏槐、陈安众、童名谦、戴春宁等6名中管干部的违法违纪线索。据新京报记者统计,二轮巡视启动至今,10个巡视点已有24名干部被调查。

  此外,据2007年中纪委开放日后的媒体报道显示,同级党政、立法、司法机关的移送案件,也是线索来源之一。如河北原省委书记程维高秘书李真贪腐案,关于李真问题的举报信便是分别被中共中央办公厅、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和国务院办公厅信访局批转到中纪委办公厅。

  新京报记者 王姝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