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三年亏损,马航曾计划于今年扭亏为盈;MH370航班失联事件或成为马航重组“导火索”
如同其他出现重大事故的航班号,今后,“MH370”这个航班号,将不会再出现。
3月8日的那班MH370,以及它搭载的从吉隆坡飞往北京的200多名旅客,与外界失去联系已经超过十天。航班运营商马来西亚航空,站在舆论的风口浪尖。
这家已连续多年亏损的马来西亚“国企”、一直处于一个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马航曾计划在今年扭亏为盈,然而这一计划在“MH370”事件发生后,变得更加难以实现。
国企体制带来持续亏损
国企体制并未给马航在市场竞争中带来优势。2011财年至2013财年,马航连续出现亏损。
在马航的种种身份标签中,“国家航空公司”是最显眼的一个。马航是唯一载有马来西亚国旗的航空公司,其控股股东是“负责政府战略投资及官联公司管理事宜”的马来西亚国库控股有限公司。因此,马航在马来西亚的地位相当于中国国航之于中国大陆。
1972年10月1日,现在的马航正式诞生,至今经营已有四十多年,机队规模达90余架,平均日搭载乘客47000名,飞往世界范围的60个目的地。此次航班失联之前,历史上发生过三次有人员伤亡的重大事故。
国企体制并未给马航在市场竞争中带来优势。2011财年至2013财年,马航的净亏额分别为47.4亿元、8.1亿元、22亿元。
在失联事件之前,马航股票疑似被大量“做空”。对此,分析认为,是去年亏损加重的数据让投资人丧失信心。
马航表示,亏损是因为燃料成本、汇兑以及同行竞争而导致的。因此,马航计划通过提高运营效率以及配套服务的销售额,以降低结构性成本。
一位长期研究国际航空领域的人士对新京报记者表示,马航亏损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国企体制。“马航因管理不善形成了许多无法压缩的成本。同时,作为国企,其管理者与政府关系密切,不便于被监督。”该人士说。
冗员过多是马航面临的难题之一,但这一问题,在强大的工会面前却难以通过裁员、重组、减薪等手段解决。有报道称,马航员工的生产效率十分低下,每人每年为公司平均创收22.2万美元,仅及新加坡航空公司员工的一半。
2012年,马航曾宣布了与马来西亚第二大航空公司亚航的重组计划,因马航工会担心重组会带来裁员和减薪,导致该计划破产。
□新京报记者 赵嘉妮
北京报道
(下转B11版)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