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融观察
当房价下跌导致一些规模较小的开发商活不下去的时候,就会对放贷银行产生风险,央行有必要把控风险的重点放到传统银行。
继“超日债”成为国内首单公司债违约之后,第二单违约来袭。有报道称,浙江省奉化市最大的房企兴润置业资金出现断链,负债超35亿,涉15家银行。
正值各地房地产市场密集传出房价下跌、开发商打折求售的消息的时候,像奉化这样一个四线城市,出现这样的事情,虽然令人扼腕,但也不算太让人吃惊。问题在于,当一个开发商倒下的时候,它所产生的“多米诺骨牌”效应会对地区社会经济产生一系列综合反应。
奉化出现的事情,并不是孤立的,它是我国房地产市场在经历了几年来疯狂上涨以后出现的一个新的动向,它是否意味着房价将出现转折,并且像一些人预言的那样崩盘,固然不能轻易下结论,但即使是奉化这一家公司出现的危机,无疑会对当地的银行产生巨大影响,如果这家开发商所负的35亿元债务中有银行信贷,那么,银行是否能收回这部分信贷,已经打上一个重重的问号。而如果这种现象在其他地方也频繁发生,就会构成全国性的银行危机问题。因此,央行作为我国金融市场的一个管理者,理应对这种现象保持高度的警惕,并以积极的态度介入对商业银行信贷安全性的监管。
在我国房地产市场发展的过程中,传统银行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房地产开发商曾经被作为优质贷款对象,受到了银行的青睐,而银行也因此分享了房价上涨的果实。本轮房地产调控展开以后,按照中央的要求,开发商向银行借贷资金的大门被关上了,但是银行迫于自身的营利需求,仍然和开发商保持着藕断丝连的紧密关系。银行资金仍在通过各种渠道流入房地产市场,这不仅使持续多年的调控难以达到预期目标,实际上也把银行自身推上了危险的边缘。
因此,对于央行来说,面对房价运行出现的变化,必须保持高度的警觉。房价下跌虽然有利于房地产调控目标的实现,但由于房地产开发商与银行“血肉关系”的客观存在,当房价下跌导致一些规模较小的开发商活不下去的时候,就会对放贷银行产生风险,央行有必要把控风险的重点放到传统银行。在目前市场运行处于微妙的时刻,央行应该及时做出未雨绸缪的部署,不让房地产市场的风险蔓延到银行,以保证金融资产的安全和金融秩序的稳定。
最近一段时间,围绕着互联网金融的监管,市场上出现了纷纭复杂的声音。尽管央行曾经表态不会取缔余额宝,但种种迹象表明央行正在收紧对互联网金融的监管。央行作为一个监管机构,对互联网金融实施监管有正当理由。但是,互联网金融作为一种有利于消费者利益的市场创新,它更需要监管部门的鼓励而不是遏制,央行更不能借着监管的名义维护传统银行的既得利益。更需要警惕的是,当央行将大量精力投入到对互联网金融的监管时,很可能会疏忽对传统银行放贷业务的监管。
□周俊生(财经评论人)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