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8:书评周刊·文学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B08:书评周刊·文学
下一篇

描绘美国社会的裂纹

——评洛丽·摩尔《门在楼梯口》

2014年03月29日 星期六 新京报
分享:
《门在楼梯口》

版本:山东文艺出版社 2014年1月
摩尔2010年时的照片,坐在靠近门的楼梯口。

  洛丽·摩尔

  1957年出生于纽约,19岁时,在美国青少年杂志《十七岁》举办的小说竞赛中获奖。1980年,进入康奈尔大学的创意写作系就读;1983年,出版了第一本短篇小说集《自助》,之后,又相继出版了短篇小说集《像生活那样》、《美国鸟人》等。《门在楼梯口》入选《纽约时报》2009年度十大好书,并进入2010年度橘子奖短名单。

  □书评人 张旋

  英国诗人菲利普·拉金认为“好诗就是那些能为读者提供快乐的诗,如果诗人失去寻找快乐的读者,他也就失去惟一值得拥有的读者。”但是在一次访谈中,他被问到,为什么他有很多诗写的都是不幸、失落和挫折,这就是他所理解的生活吗?拉金说:“实际上我一向觉得生活是快乐的,只是不快乐的情绪总是能产生一首诗,而那些快乐的情绪却不能。”拉金的回答很机智,但也说明,只有那些悲伤的作品才能创造出某种“涅槃”的境界,这大概才是描写生活不幸的作家尽力寻找的。

  与偶像门罗一样擅写短篇小说

  美国作家洛丽·摩尔的小说也是从负面情绪中诞生的,她的文学偶像是2013年度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艾丽丝·门罗。但不同于门罗的是,摩尔的小说更具有都市生活的特征,人物关系更为疏离、淡漠。摩尔关注的主题包括“朋友之间破裂的友谊和个人不幸的结局”,她的语言风格则被称为“辛辣智慧和简练俏皮话的组合”。

  摩尔的创作也以短篇为主,之前国内已翻译出版她的短篇小说集《美国鸟人》。《门在楼梯口》表面上是长篇小说,实际上是由四个具有不同情感风貌的短篇组成,并且用主角——一位做兼职保姆的女大学生塔西·柯尔津——将其串联在一起。四个故事分别讲述了塔西与一位有伊斯兰恐怖分子背景的同学之间短暂的爱情,她与弟弟(在阿富汗前线阵亡)之间的故事,塔西的雇主夫妇与其领养的黑白混血儿的故事,还有一个是她与室友之间琐碎的成长故事。

  这几个故事以她的生活作息为连线有机地结成一个整体。虽然是在剖析美国普通小城迷一样错综复杂的生活,这本书亦找到了它关注的焦点,即美国种族生活现状。

  虽然美国人曾为解放黑奴打了一场伟大的内战,但是两个世纪过去了,种族歧视在美国人的生活中仍未根除。而且在肤色歧视之外,还要再加上对9·11恐怖事件之后,美国人对信奉伊斯兰教阿拉伯裔的恐惧和敌视。这些都增加了美国社会的裂纹。任何人遇到就难免要受到某种伤害。

  新书关注种族问题

  种族不和所形成的伤害又迫使法律变得更加严苛和冷酷,这对普通人的感情则形成巨大的考验,这种考验表现在那对雇主与他们的养女的故事里。

  尽管夫妇俩对养女付出真挚感情,但因身份造假,也只能在领养机构强迫下交还,而受伤害最大的是那个小女孩。塔西的妈妈是犹太人,父亲是苏格兰移民后裔,她聪敏好学、性格温驯,努力与周围来自于不同文化圈的人和谐共处。独处的时候她就像小猫一样舔舐自己的利爪,她的言辞和目光都是锋利的,但是没有攻击性,非常善于自省,像作家一样内敛。因此有理由相信年轻的塔西就是摩尔在康奈尔上大学时的个人写照。虽然这是发生在9·11之后的故事,但这个故事没有移动电话和互联网之类的现代性标志,这仍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故事。

  的确,这是一本描述悲伤的小说。但所有不幸的故事中必然有一位高尚的人物,这正是悲剧比喜剧更打动人心的原因。这部小说里,最高尚的人物当然是主角的弟弟,这是一位温和、善良、谦逊的少年——与主角的姐弟之情堪称完美。只因为学习成绩不好才把参军当成自己人生进阶的道路,不幸恰好遇到海外作战任务最终莫名其妙地死在阿富汗。

  摩尔通过描写“弟弟的葬礼”带给读者一些安慰。摩尔对青春期女孩的生活非常感兴趣,对“顿悟”的一刻非常着迷。她曾抱怨自己在作为文学教师和尽职的母亲之间,无法形成一种有规律的作家生活,因为她需要快速地记录下自己往往是昙花一现的灵感。并且只能构思一些短小的故事,然后尽力把它们铸成有机的整体。同样是受到养育小孩和工作的牵累,门罗也曾如此抱怨。当然艰苦的生活本身就是一把双刃剑,它只会使强者更强,弱者反受其伤。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