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2:国际新闻·聚焦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A22:国际新闻·聚焦
上一篇

日本结束持续47年武器出口禁令

中方高度关注日本通过“防卫装备转移三原则”;澳大利亚和印度已表示有意购买

2014年04月02日 星期三 新京报
分享:
柴油动力潜水艇
日本最新一代柴油动力潜水艇是苍龙级潜水艇,使用“不依赖空气装置”的AIP系统,图中这艘“瑞龙”号去年开始服役。
“US-2”两栖巡逻机
生产商:新明和工业
日本海上自卫队所使用的一种军用搜救飞机,可用于森林防火。

  日本内阁4月1日上午举行会议,决定通过“防卫装备转移三原则”,大幅放宽对外输出日本武器装备和军事技术的条件。

  近年来,日本政府一直以各种方式试图绕开“武器出口三原则”,包括允许日本与他国共同研发、生产武器。去年12月,安倍晋三内阁在“国家安全保障战略”中则明确提出将修改“武器出口三原则”。

  除放宽武器出口限制,安倍去年还提高了日本的防务预算,为11年来首次。同时,他谋求解禁集体自卫权。

  针对日本政府1日正式通过“防卫装备转移三原则”,外交部发言人洪磊当天表示,中方对此高度关注,希望日方多做有利于地区和平稳定的事。

  洪磊说,日本在军事安全领域的政策动向事关地区安全环境和战略稳定,也关系到日本国家发展走向。中方对此高度关注。

  他说,中方希望日方深刻吸取历史教训,重视亚洲邻国的安全关切,顺应时代潮流,走和平发展道路,多做有利于地区和平稳定的事。 据新华社

  ■ 对比

  旧 三原则:全面禁止

  名称:武器出口三原则

  日本作为二战战败国,依据和平宪法,1967年颁布实施“武器出口三原则”,即禁止向社会主义阵营国家、联合国决议规定实施武器禁运国家以及国际冲突的当事国或有冲突危险的国家出口武器。

  1976年,当时的三木武夫内阁又对上述原则进行增补,实际上全面禁止了武器出口。

  新 三原则:“有条件”禁止

  名称:防卫装备转移三原则

  不允许向争端当事国或在违反联合国决议的情况下出口(转移)装备。同时,日本将在下述情况下允许出口武器装备和技术:一,有助于促进和平贡献与国际合作;二,有助于日本的安全保障。

  根据第二点,日本还将可以与以美国为首的安保领域合作国共同研发和生产武器装备,加强与同盟国各方面的安保和防卫合作,确保日本自卫队和日本人在海外活动的安全。

  希望日本政府考虑到周边国家的感受,在推行新政策时奉行公开透明的原则。 ——韩国外交部发言人赵泰永

  安倍晋三政府抛弃坚持近半个世纪的武器出口禁令,这让日本离战后的和平主义又远了一步。 ——美国《纽约时报》

  安倍内阁以新的“三原则”取代“旧三原则”的做法,为日本武器装备出口、军工产业走向世界市场打开了大门。——日本媒体

  日本拿什么武器出口?

  目前主要出口非致命防卫装备

  路透社报道,日本现阶段将主要出口非致命的防卫装备,包括巡逻艇、扫雷仪等,日本政府还没有公布出口坦克和战斗机的计划。

  日本一些官员和专家认为,日本有望出口的武器装备包括柴油动力潜水艇以及“新明和US-2”两栖巡逻机。澳大利亚和印度已经分别表示有意购买日方潜水艇和巡逻机。据新华社

  ■ 分析

  日本放宽武器限制有啥“好处”?

  谋求成为“正常国家”

  社科院日本研究所专家吕耀东表示,修改武器出口原则与日本希望成为“正常国家”有关。日本理解的“正常国家”是,别的国家做什么,日本也可以做什么,包括出口武器。日本希望通过修改武器出口原则,正常出口武器,参与国际事务,真正使日本摆脱战败国的形象。

  加强话语权

  吕耀东认为,日本还希望通过这种形式,加强在国际社会的话语权,首先是在亚太地区。日本可以把武器出口给所谓与日本安全密切的国家,比如菲律宾、越南、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和印度洋沿岸国家,以保证所谓“海上通道安全”。这势必会加深和加剧地区紧张局势,给中日关系带来潜在影响。

  日本学习院大学法律教授青井未帆认为,日本不使用军事力量和武器交易来获得外交利益的情况“即将发生变化”。

  刺激军工产业发展

  吕耀东指出,日本军工企业当前主要限于向日本自卫队提供装备,军需市场有限,放宽武器出口将在很大程度上促进日本军工产业的发展。

  以三菱重工等为代表的军需产业界一直将“武器出口三原则”视为发展壮大军工的最大瓶颈,长期呼吁日本政府放宽限制。

  日本拓殖大学教授丙午佐藤认为,日本军工产业处于一个封闭的市场,放宽武器出口对于日本军工企业而言是利好消息,它们今后将能够参与共同的武器研发和生产,接触到顶尖的技术。

  日本智库“东京财团”研究员小原凡司说,虽然放宽武器出口原则,但并不意味着日本武器立即可以销售到国外,竞争非常激烈,“日本政府在拓展海外市场方面依然需要发挥领导作用”。据新华社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