称对方明知女儿有家族病史,疏于看护致女儿死亡,索赔近70万元;被告表示“也是受害者”
|
新京报讯 (记者刘洋)小倩(化名)抑郁症发作,从27层的家中跳下身亡。
小倩父亲认为女儿有家族病史,女婿李先生忽视了对小倩看护,应对其死亡承担责任,故起诉李先生索赔死亡赔偿金等共69万余元。
昨日,该案开庭。
死者姐姐母亲均因抑郁症自杀
“80后”的小倩,从清华大学研究生毕业后,到了一家外企做管理工作。2012年8月28日傍晚,在和家人、同事打出最后一通电话后,从卧室的窗户跳下、身亡。
小倩的继母说,2002年,小倩生母因抑郁症服药自杀。2010年,小倩的双胞胎姐姐也因抑郁症跳楼自杀。随后,小倩也出现抑郁症的情况。
小倩父亲认为,李先生应该清楚小倩的家族病史及小倩抑郁症的重要程度。但自从小倩患病后,小两口关系变差,小倩此次坠楼跟李先生对她的刺激及疏于看护有直接关系。因此起诉李先生索赔69万余元。
被告否认知晓妻子有家族病史
“至亲去世后,所有亲人可以联手栽赃在别的亲人身上吗?大家都是受害人,亲人何苦难为亲人?”昨天庭审中,面对岳父指控,李先生激动异常,面色苍白。
他说,妻子去世后,才知道岳母是因抑郁症自杀而非正常死亡,才知道妻子有家族病史,自己更是这场家族病的受害者。
其代理人认为,抑郁症发病机理复杂,患者发生意外前,家属一般都注意不到,“比如张国荣高坠之前,家属和朋友都很难知道”。李先生已经尽到了夫妻相互扶助爱护的义务,不存在不作为。小倩去世是意外事件,要求法院驳回原告起诉。
因原告补充新证据、需答辩时间,该案将择日再开庭。
■ 讲述
父亲:要求女婿带女儿就医遭拒
小倩自杀前究竟发生了什么?被告李先生在事件中是否有责任?
昨天庭审时,原被告双方说法相反。
小倩父亲说,2010年5月,小倩的姐姐自杀给小倩带来很大刺激,曾给他打电话说自己很抑郁,睡眠不好。因担心女儿走母亲、姐姐的轻生路,他一直在提醒女婿李先生带女儿看医生,但被拒绝。
“他(女婿)很强势,觉得小倩是他老婆,不让我插手。”小倩父亲说,女儿出现抑郁后,他很重视,常常和女儿通话。女儿显得很痛苦,就在案发前几天,女儿还跟他通话说,抑郁症严重到连被子都叠不了。但女婿却坚称“小倩是工作压力大,她没事”,其还撇下小倩去内蒙古玩了三天。
小倩父亲说,案发当天下午,女儿和他通了一次电话。“我问她是不是吃药了?心情怎么样?休息怎样?她情绪很低迷,问了才答,以前她都主动说话”。电话只打了不到一分钟,儿女就从卧室跳了下去。
丈夫:案发前还请假为妻子取药
“你们简直胡说八道。”庭上,李先生说,事发前的3个月时间里,妻子一直在外地做公司项目,隔一两周就飞回北京一次,每次都是周五晚上十点多到,周日下午四五点再飞回去,他们之间很难沟通生病的事。
李先生说,2012年8月23日晚,妻子打来电话说感觉自己抑郁症发,决定回北京看病。次日,他去机场接妻子回家后,自己的母亲还给小倩熬了汤。宵夜后,他们一起散步聊天。随后的几天里,为缓解妻子情绪,他们俩依旧打球、散步、聊天,还和岳父一起去了医院看病,自己还请假去中医院为妻子取药。事发当天,由于自己上班,他一边让母亲全天看护妻子,一边多次打座机与妻子聊天。
■ 追访
“针对抑郁症患者,家属应高度重视”
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主任医师张新凯介绍,本案中,小倩家人已发生两例抑郁症自杀情况,其家属对家族病史比较熟悉,应提高警惕。如能做到防止抑郁症患者自杀是最好的,做不到并不是家属的责任。因为,对于有自杀倾向的患者也许会掩饰自杀想法,即便专业人员也做不到万无一失。
如何看护好抑郁症患者,避免悲剧发生,张新凯表示,患者患病时应住院治疗,医生要高度重视患者,反复提醒家属注意看护。因有抑郁症患者总想自杀,身边不离人可避免。同时,患者家属要求助专业人士,专业人士在场时能看出患者哪些迹象是要自杀的,比如将存折、房卡整理好了,或交代后事等。
“希望患者家庭能够重视这种病,尽量帮助患者走出痛苦。”张新凯说,有的患者怕戴上精神病的“帽子”,有的家属因为患者长期患病,感到疲惫,觉得患者“也就这样了”,导致目前社会上的普遍现象是患者和家属对抑郁症的重视程度不够。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