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7:书评周刊·失望之书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B07:书评周刊·失望之书

偏颇的批判——评李零《鸟儿歌唱》

2014年04月05日 星期六 新京报
分享:
《陈独秀全传》
作者:唐宝林
版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3年7月
《剑拔弩张的盟友》
作者:齐锡生
版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2年5月
《革命与反革命》
作者:王奇生
版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0年1月

  《鸟儿歌唱》是李零最新文集,李零自称“人在二十一世纪,心在二十世纪”。但是,本书决非纠缠于个人情感的追溯和忆旧,而是从个人角度对整个二十世纪的历史作出了分析和解释。

  全书共三部分,涉及主题包含了专制与民主,战争与革命,启蒙运动,霸权主义,中西文明等。如此重大的议题,在很多学者笔下,往往显得枯燥僵硬。可是李零总能举重若轻,以剑出偏锋之势,发匪夷所思之言。但阅读的快感不能替代理性的思辨和知识的溯源,《鸟儿歌唱》的观点和史实,尚需仔细推敲。

  书中只批判了美国的霸权主义

  在《鸟儿歌唱》中,李零猛烈批判了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打着自由、民主、人权的幌子,在国际舞台上大搞殖民主义和霸权主义,违背了自己倡导的这些价值。事实上,以美国与中国的关系而论,齐锡生先生的杰作《剑拔弩张的盟友》中对此有着深入而细致的研究。在美、英、俄与中国结盟以后,美国对中国的支持非常有限,充满了冷血的计算和强国的傲慢,丘吉尔对中国极不友好,英军在缅甸战场只图自保而不顾基本道义,让中国军队蒙受了巨大损失。不仅如此,美、英、苏三国秘密签订了雅尔塔协议,以牺牲中国的国家利益为代价。

  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在国际关系的处理中,确实有霸权的一面,并且充满了冷血的计算和利益的权衡。但是纵观人类历史,国际关系从来都是利益主导,在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阵营内,苏联对于同盟内部的其他国家,同样充满了老大的自负和专横。但是,李零对前者口诛笔伐的同时,对于后者却避而不谈。

  李零声称,美国在第三世界国家和弱国扶植强者,把整个世界搞得乱七八糟。实际上,苏联也有同样的作为。王奇生的《革命与反革命》显示,苏联上世纪20年代初向中国输出革命以后,与国民党开始合作,并选择了陈独秀等人创建了中国共产党。由于国民党势力强大,及至国共合作开始以后,无论是在物力还是人力上,苏联对国民党的援助都大大超过了对共产党的援助,直到1927年两党关系破裂。唐宝林先生的《陈独秀全传》显示,共产国际更是数次压制中国共产党,及至大革命失败之后,共产国际却抛出了陈独秀作为替罪羊。

  苏联的霸权与冷血不逊于美国

  李零在本书中说,抗战初期的1937年到1941年,只有苏联对中国援助,英美袖手旁观。而中国近代史所研究员黄道炫在《中华民国史》等著作中的研究早已显示,上世纪30年代,美国在经济上对中国的援助比苏联早。在1933年以前,苏联一直纵容日本对中国的侵略野心。其后,苏联甚至有与德日结盟的念头,只是因为看到希望渺茫,这才作罢。苏联外长当时曾明确表态,苏联的外交政策,就是以自己的利益为核心。抗战期间,苏联对中国的援助,实际是出于赤裸裸的利益考量:一旦日本征服中国,从背后进攻苏联,那么,全力以赴面对德军侵略的苏联将腹背受敌,显然无法抵挡。

  而苏联和中国的关系,利益主导更不仅于此。李零称,抗战末期,美国怕死人,只有苏联出兵东北。沈志华的《无奈的选择》显示,苏军出兵东北不仅仅是为了消灭日军,其主要目的是使东北地区成为苏联的势力范围和东方安全屏障。在国共两党争夺政权的大决战之前,苏联对中国共产党的实力信心不足,出于自身利益的考量,在国共两党之间左右逢源,摇摆不定。

  除此以外,1956年匈牙利事件爆发后,苏联两次出兵镇压;1968年入侵捷克斯洛伐克社会主义共和国;1969年与中国开始珍宝岛之役;1979年12月入侵阿富汗……这些战争,莫不由苏联挑起,其中也莫不是霸权主义和利益至上的思维所引发。在霸权和利益的冷血计算上,两相比较,无论如何也不能得出结论,说苏联比美国更仁义。

  综上所述,李零在《鸟儿歌唱》中显示了明显偏颇的批判立场,不仅有史实的错误,并且至少是以不完整的信息误导了读者。除此以外,李零对启蒙运动的看法,对中西方文明的比较也大可商榷。□牟尼

  【观点交锋】

  战争逼出了革命?

  李零在《鸟儿歌唱》中的观点——20世纪是战争与革命的世纪。革命是战争逼出来的。20世纪前一半,两次大战逼出了俄国革命和中国革命,左翼风行世界;后一半是冷战改变世界,世界告别革命,右翼卷土重来。

  姚海(《俄国革命》作者)观点——俄国历史长期的结构性问题、中期的社会政治形势和短期的事态发展这三方面因素的结合爆发了俄国革命。长期因素,是俄国现代化进程中经济、社会、政治之间的结构失衡以及由此造成的系统性危机。中期因素,是俄国第一次革命后出现的形势变化。1911年9月,以强力手段推行自由主义改革的斯托雷平遇刺身亡,使得俄国的和平革新遭受沉重打击,社会与政权在国家政治中冲突和对抗不断加剧。短期因素,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俄国的影响,俄国在战争中的失利使沙皇政权的合法性逐渐流失,自由主义反对派的社会基础在此期间日渐发展,“进步同盟”基本控制了国家杜马,战争苦难使得工人、农民、少数民族的斗争持续不断。

  闻一(俄罗斯历史与文化研究专家)观点——列宁领导的布尔什维克在俄国夺取政权之后,立即向东欧输出了革命。但是,东欧各国的民众,不仅没有像列宁预想的那样,把他们看做是解放者,而且对苏联人充满敌意,视之为侵略者。由于向东欧输出革命受到了阻碍,苏联才转而向东方输出革命,并且在中国取得了成功。

  牟尼总结——在苏俄向中国输出革命之前,孙文的国民党由于军事实力和经济实力弱小,以及组织涣散等因素,遭受了多次挫败。直到获得苏联的支持,才获得了较强的组织能力,建立了黄埔军校和国民革命军。而中国共产党1921年的建立,同样也是苏联向中国输出革命,提供意识形态、资金和组织技术支持的结果。按照学者王奇生在《党员、党权与党争》中的研究,在组织方面,共产党学到了苏联的全套功夫,而国民党只学到了半套功夫。由此可见,无论是俄国革命,还是中国革命,并非两次世界大战逼出来的。这也意味着,李零的立论基础并不存在。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