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科技的发展,火星变得离我们越来越“近”,科学家甚至提出未来人类移民火星的梦想。然而,人类目前的身体机能只能在地球上活动,进入宇宙空间后就可能出现各种不适的情况,比如骨密度开始降低,腿部机能逐渐退化等。如果人类要移民火星,就要使自己的身体机能适应外太空的飞行环境,由此科学家提出了改造人类基因的设想。
1 设想
移民火星人类要“升级”
今年1月,由60余名专家组成的全球工作组发表联合声明,宣布他们已就“人类登陆火星是可行和可负担得起的”达成了共识,认为只要政策一致且资金到位,把人类送往火星将于本世纪30年代实现。
目前,众多私人公司纷纷计划自己的火星之旅。已经开始招募火星永久居民的荷兰“火星1号”公司想要在2022年实现殖民火星的目标,并计划于2018年向火星发送一个着陆器。美国亿万富翁丹尼斯路蒂托发起的耗资10亿美元的“灵感火星”计划,预计在2021年将一对夫妇送上太空,绕火星飞行一圈。
然而,一旦人类登陆火星,又该如何生存呢?据报道,宇航员在太空长时间生活,微重力环境会导致人体机能下降,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腿部功能退化。在遗传问题上,人类到目前为止仍然无法实现太空环境繁衍后代。
对于人类怎样在新世界定居的问题,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埃姆斯实验项目负责人西蒙·沃登提出一个大胆的设想:让人类适应一个新的星球比改变星球来适应人类要容易得多。沃登说,“我对如何在另一个世界生活没有任何概念。如果你是个保守派,你会担心我们活不下去。如果你是个自由主义者,你又担心人类会毁了那个星球。我们总是在考虑如何把火星环境改造成类似地球的样子。我们为什么不修改生命,包括人类基因……这样就能更好地适应火星了。”
实际上,目前已有多个航天机构开始着手研究在其他星球的居住问题,但是关于人类本身改造的问题才刚刚提上日程,基因工程似乎是解决这个问题的捷径。
2 发现
用基因编辑器改造人类
或许在未来,人类真的可以通过修改基因的方式登上火星。
基因编辑如何实现呢?科学家发现,CRISPR(被称为规律成簇间隔短回文重复)可以行使基因编辑器的功能。实际上,CRISPR就是细菌用以保护自身对抗病毒的一个系统,也是一种对付攻击者的基因武器。后来,研究人员发现,它似乎是一种精确的万能基因武器,可以用来删除、添加、激活或抑制其他生物体的目标基因,这些目标基因包括人、老鼠、斑马鱼、细菌、果蝇、酵母、线虫和农作物细胞内的基因,这也意味着基因编辑器是一种可以广泛使用的生物技术。
近年来,CRISPR狂潮来势汹汹,取得了巨大发展。如今,CRISPR-Cas9系统这种基因编辑器被专业人员寄予了厚望。
据《纽约时报》3月3日报道,来自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的珍妮弗·端娜以及瑞典分子感染医学实验室的艾曼纽·夏邦杰利用CRISPR-Cas9,在修改人类基因技术上取得了突破。通过这些技术,研究者可以精确地切割并去除DNA片段,将替换的DNA片段导入细胞,插入到相应的位置。由此,医生可以将存在缺陷或者变异的基因替换为正常的基因拷贝。
“这种方法完全改变了以往,”珍妮弗·端娜说,“修改生物体基因特定部分的能力对于增加我们对生物体的认知是必不可少的。这是一种巨大跨越,因为它意味着任何人都能够使用这种基因编辑或者重写技术带给哺乳动物基因变化。”
随着科技的发展,基因编辑技术越来越高超,部分改变人类基因,使之能适应太空生活,变得不再是遥不可及的幻想。但是,这一技术会不会让人类遇到意想不到的问题呢?
3 隐忧
基因编辑有悖伦理
即使还处于试验阶段,CRISPR已经引发道德层面的讨论。人们质疑这种改变基因的做法会带来一些意想不到的副作用。
反对者称,基因修改技术可能会导致更多针对猴子和啮齿类动物的动物实验,甚至会在人类胚胎时期进行基因修改,造成所谓的“设计婴儿”。“这种技术的确会让改变人类基因链变得更容易,”诺贝尔奖获得者、马萨诸塞大学医学院教授克列格·摩罗说,改造后的基因甚至会遗传给下一代。
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举行了一场听证会,以探讨一项旨在规避新生儿先天疾病风险的“一父两母”试管受精新技术是否能够进入人体实验阶段。这种技术一旦成功,将产生经过基因修改的人类。
这种被称为“线粒体置换”的基因修改技术,将患有遗传性线粒体疾病的女性的卵子或胚胎的核质取出,嵌入到捐赠者的健康卵子或胚胎中。新生命将携带三个人的基因物质,分别是父亲和母亲的核DNA以及捐赠者的线粒体DNA。
这一技术引起了人们对于随意修改基因的担忧。学者、科学家和政策制定者呼吁,人类不应该用这些手段去操控未来孩子的基因性状。精子、卵子和早期胚胎的基因修改应该受到严格限制,否则人类很可能陷入高科技优生学的危险境地。
基因与社会中心执行董事玛茜·达诺夫斯基表示,部分媒体在报道中误导性地称基因修改技术为“救命的”技术。其实,患病的女性可以选择领养,或使用另一名女性的卵子进行体外受精。当然,这样一来她和孩子将不存在基因上的关联,但却能让孩子免于承担极端手段带来的基因改造风险。
新京报记者 韩旭阳
新京报制图/高俊夫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