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4:新艺术周刊·现象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004:新艺术周刊·现象

央美附中的燃情岁月与纯真年代

2014年04月09日 星期三 新京报
分享:
观众既能在展览中看到艺术家的“留校作品”,又能看到他们成功后的作品。 本版摄影/新京报记者 秦斌
除了作品的展示,还展示了当年的文献资料。

  中央美术学院附属中学的六十年成长,也渐渐让徐悲鸿六十年前开学典礼上的寄语成为了一种现实。当时徐悲鸿曾冀望:新中国的美术教育从你们这里开始真正走上正轨。六十年来,无数艺术学子在此走过了自己的青葱岁月。而近日在中国美术馆展出的“中央美术学院附中60周年校庆展”便用艺术作品和文献等讲述了成长的故事。新京报记者专访了王怀庆、刘小东、孙原、仇晓飞、王小帅、耿乐六位央美附中人。尽管不能作为所有学子的代言,但他们的故事,绝对是央美附中作为艺术摇篮的缩影。C特04-07版采写/新京报记者 李健亚 陈然

  院藏作品来庆生

  1953年中央美术学院附属中等美术学校成立了,这被视为中央美术学院办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当时徐悲鸿在附中首届开学典礼的寄语是“新中国的美术教育从你们这里开始真正走上正轨”。60年后的今天,中央美院、中央美院附中以及中国美术馆用一场大型展览邀请公众参与这场庆生宴。

  开幕当天,不少老校友闻讯赶来,看看展,聊聊逝去的高中时代,褪去了所有的名和利,那一天大家又重新回到了当年的纯真。这样的回忆潮甚至成了此次展览的一个主调。4月2日,记者再度来到中国美术馆时看到演员耿乐也在此追忆,“开幕当天我在拍戏没赶过来,但我有同学过来,他们将我参展的作品拍后发给我看,”耿乐告诉记者。

  当然,耿乐只是众多参展者之一,他的参展作品《蓝影子》是央美附中历届学生的留校作品,如今可视为附中院藏的一部分。

  央美附中校长马刚告诉记者,这些作品是附中各时期教学理念的生动体现。在创作教学中包含了附中专业基础教学全部内容(观察感受能力、构思构图能力,形象造型能力,色彩处理能力等),可以看出附中是如何开启和调动学生的创作能力和创作热情,学生是怎么学会创作的。

  而这些留校作品在此几乎就是一份长长的名单,其中不仅可见沈尧伊、王怀庆、孟禄丁、肖鲁、刘小东、喻红等艺术家,也有王小帅、路学长、耿乐等影视界人士。这些都让观众再度审视美院附中的黄金时代。

  大艺术家的起步与成功

  当然对于附中来说,最具故事情节的还是艺术大师的起步及成功。此次展览,附中便专门设置了“中国美术馆馆藏的附中师生创作的重要作品”部分,让观众在“留校作品”部分看到大艺术家起步之后,也能看到他们日后的成功。

  一楼圆厅内,孙滋溪的代表作《天安门前》描绘了上世纪60年代人民群众在天安门前合影的场景;周思聪的《人民和总理》则还原了1966年邢台地震后,周恩来总理第一时间赶去灾区视察慰问的情景。此外还有刘小东创作于1994年的《盲人行》、喻红创作于2007年的《2007她——80后作家》等。

  这些作品在央美附中校长马刚看来,还不仅仅是成名之作或代表作,在某种程度上它们成了激励一代代附中人的精神坐标。马刚回忆,中国美术馆藏的杜键的《在激流中前进》曾刊登在上世纪60年代的《人民文学》上,当时电台里总播放《黄河颂》、《保卫黄河》等,“看到这幅画我觉得太棒了,完全传达当时的那种精神气质。我的同学说这幅画是当年美院毕业生年轻时画的,”当时的马刚羡慕的是这么年轻就可以画得这样好。

  令马刚没想到的是,自己1979年附中入学开学典礼上,杜键便坐在板凳上,跟大家交流怎么学习、怎样进行艺术创作、艺术家应该是什么样的。马刚说他至今还记得杜键的一番教导:到附中学画绝不是学门手艺混饭吃,而是要有担当,要表达时代精神。

  【精神传承】

  我当年入学的时候,附中要求教学出人才,出作品,对老师也是这么要求。老师不仅要培养出好的学生,而且自己要出作品,起了很好的带头作用。我入学的时候是1962年,当时提出附中要成为艺术家的摇篮。不是光学画画的技法,而且要有综合素质。我们那时候入学,对文学的分量就很重,提倡课余时间去读中外名著。同时,业务课老师要求你要从生活中发现美,表现美,附中的传统教育方面特别好。

  口述:冯纪伟(附中1962届校友)

  当时我们画大卫石膏像的素描,一画就是一个月。这简直像修行,一点都没有乐趣。其实你在研究自己与被画物体的同时,也是在研究自己怎么观察外部世界。我记得老师对我们讲,你观察对了,就画对了。观察不对就画不对。其中的原因不是你画不出来,而是你看不出来。直到今天,我还记得刘小东对我们说的,你的笔一定要贴着你的心,离你的心越近越好。

  从附中到美院专业的美术训练,它对我的影响是完全塑造了我这个人。学画画不仅仅是学习绘画的技巧,而是学习你看世界的眼睛。从美院毕业的人眼睛都特别毒,不容沙子。

  口述:耿乐(演员)

  ■ 历史阶段

  校尉胡同时期

  (1953-1958)

  1953年建立的附中,办学地点位于校尉胡同5号的中央美术学院校园内北侧的三间平房,以丁井文、赵允安、高亚光、尚沪生、杜键等先生为代表的创业者,承担起了“新中国的美术教育从你们这里开始真正走上正轨”的历史使命。

  隆福寺时期

  (1958-1969

  1979-2001)

  1958年附中迁入位于隆福寺旁的校园,正式开启了43年的隆福寺时期。

  花家地时期

  (2001-2006)

  2001年附中随中央美术学院一同迁入位于花家地的新校址,21世纪初的附中开始了新阶段的新发展。

  燕郊时期

  (2006- )

  2006年搬迁至北京东燕郊开发区。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